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5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王明收 作者单位:宁陵县中心医院,河南宁陵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肺心病伴发AMI患者28例(A组)和同期单纯AMI患者80例(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胸痛发生率(39.28%)显著低于B组,A组急性左心衰竭(71.42%)、心源性休克(42.85%)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A组死亡率(46.43%)显著高于B组(23.75%)。结论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高度警惕AMI发生。
【关键词】 肺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肺心病与冠心病是临床上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肺心病伴发AMI时,增加了临床上诊治难度。我院自1999~2008年收治28例肺心病伴发AMI患者,与同期收治的单纯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57~82岁,平均67岁,均有肺心病病史;同期收治的单纯AMI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58~81岁,平均6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1.2 诊断标准 肺心病按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AMI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诊断依据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动态变化、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1.3 观察方法 两组AMI患者梗死部位,临床表现如胸痛、胃肠道反应、并发症以及溶栓治疗情况和病情预后。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AMI发生部位经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见表2;A组有2例(7.14%)行溶栓治疗,B组有21例(26.25%)行溶栓治疗;A组死亡13例(46.43),B组死亡19例(23.7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AMI患者梗死部位的比较
3 讨论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慢性缺氧,肺泡融合与破坏,使肺小毛细血管床减少,加上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肺小血管收缩痉挛,加重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心病。由于缺氧引起红细胞计数代偿性增多,肺血管容量和血液黏度增高,在冠状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的基础上,易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大量资料证明,肺心病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冠心病临床症状易被肺心病的临床症状所掩盖。有文献报道25%的肺心病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1]。
本文结果显示肺心病伴发AMI与单纯AMI在梗死部位上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慢性肺心病伴发AMI与单纯AMI在梗死部位上相同。以前间壁最常见,其次为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右室少见。本文资料显示肺心病组胸痛发生率是39.28%,显著低于单纯冠心病组(75%),可能由于肺心病长期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影响脑细胞功能,使患者对疼痛的刺激敏感性下降有关[2]。长期缺氧或高碳酸血症、反复细菌病毒感染可以使心肌受损,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使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较同龄人明显减低。因此,肺心病伴发AMI时急性左心衰竭、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临床报道一致[3]。
本组资料显示,肺心病伴发AMI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可能是由于肺心病的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等器质性病变和缺氧所致。由于肺心病伴发AMI时胸痛症状不典型,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使心电图错综复杂不易识别,特别是肺心病患者V1~V3导联可出现酷似心肌梗死样改变,易使医生思想麻痹,一旦伴发AMI诊断较晚,失去静脉溶栓时机使病情复杂化,所以临床上进行溶栓治疗的比率较低。
由于肺心病伴发AMI时诊断较晚,并发症多、病情重,病死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肺心病患者出现:①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心电图有动态演变;③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加重;④出现加重的呼吸困难,不易缓解;⑤超声心动图出现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以上都应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程显声,阮英卯,赵彦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电图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78,58(9):531-534.
[2] 江洪.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5, 27(12):1959.
[3] 史大望.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4,3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