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医学》

    针刺牵引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12-07  浏览次数:1335次

    作者                      作者单位

    余仕仲       655400 云南,宣威市中医院针灸科

    李树恒     655400 云南,宣威市中医院针灸科

    【摘要】针刺牵引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影像学资料,把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侧突型、中央型、混合型三种类型治疗,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治疗效果由好到次排列为侧突型、中央型、混和型。

    【关键词】 针刺;牵引;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比较

    本文观察的166病例。为了便于观察分析,年龄控制在30~50岁,病程控制在一年以内,其中门诊患者82例,住院患者84例;男71例,女95例;侧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混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

    1 诊断标准

    1.1 侧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A型)

    (1)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及腰骶部酸痛,伴下肢放射痛。或伴下肢麻木,胀痛,僵冷等异常感觉。(2)X线片提示脊柱侧弯,或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或无异常。(3)CT或MAI报告腰椎椎间盘向侧方突出,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受压。(4)专科检查,弯腰试验(+),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试验(+),挺腹试验(+)。

    1.2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B型) (1)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及腰骶部酸痛为主,或伴下肢麻木,自觉发冷、发热等异常感觉。(2)X线片提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或间隙无改变。(3)CT或MAI报告腰椎,腰椎间盘向后正中突出,压迫脊髓囊。(4)专科检查,弯腰试验(+),挺腹试验(+),曲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40°。

    1.3 混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C型) (1)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及腰骶部酸痛,或伴下肢放射痛、伴下肢麻木等感觉异常。(2)X线片提示脊柱侧弯,或椎间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隙变窄,或无异常。(3)CT或MAI报告腰椎椎间盘膨出,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受压,脊髓硬膜囊受压。(4)专科检查,弯腰试验(+),挺腹试验(+),曲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

    2 方法

    2.1 针刺治疗 取穴原则:以循经取穴、阿是穴为主,腰部取肾腧、腰阳关、膀胱腧、次髎、阿是穴。下肢部穴位,取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上述穴位每次治疗,全部使用。针刺方法:先局部常规消毒后再行针刺,上述穴位中选2个穴位加用电针,其余穴位针刺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 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腰椎牵引治疗 牵引方法,牵引力量由体重的30%,逐渐增加到体重40%。每日一次,每次20 min,10次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

    2.3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激烈运动,嘱患者在床上做腰背肌,腹肌锻炼,下床活动系腰围保护。

    2.4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疼痛消失,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日常工作生活无影响。专科检查:腰椎活动度在正常范围之内,直腿抬高试验>60°,加强试验阴性,曲颈试验阴性,挺腹试验阴性。(2)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腰部时有酸痛及下肢偶有放射性疼痛,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日常工作生活无影响,专科检查:腰椎活动度在正常范围之内,加强试验阴性,曲颈试验阴性,挺腹试验阴性。(3)好转:部分症状,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疼痛较治疗前减轻,或好转,运动功能部分恢复,对日常工作生活部分受限。专科检查:腰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加强试验(±),曲颈试验(±),挺腹试验(±)。(4)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疗程症状加重。

    3 结果

    三型治疗后疗效见表1~3。表1 三型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表2 三型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表3 三型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不外乎腰部外伤、劳损、冷热刺激、腰椎退变,导致腰椎应力平衡失调,腰椎间盘受挤压变形,膨出,或突出于上下相邻的椎体边缘,刺激或压迫脊髓硬膜囊、神经根,局部缺血,缺氧,水肿,循环障碍,产生无菌性炎症,或直接机械性压迫导致神经功能受损。针灸、牵引的治疗目的有两方面的作用。(1)根据经络学说,从宏观上讲,穴位有疏通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从微观上讲可以改善局部循环障碍,改善局部缺血、缺氧,消除局部水肿,改善神经的营养与代谢,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2)通过牵引,腰椎间隙被人为地拉开,部分突出,膨出的腰椎间盘可回纳复位,或改变腰椎与椎间盘、神经根的空间位置,消除或减轻椎间盘对脊髓,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综合治疗的办法,研究方向多倾向于针刺时穴位的配伍,针刺手法的强弱,针感的控制,病程与疗程的时效关系,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根据影像学资料分型论治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忽略,由于受损的部位不同,受损的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本文研究的角度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空间位置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即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压迫不同的部位对疗效的影响作用。

    从上述疗效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其压迫刺激的部位不同,其治疗效果也不相同。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型治疗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排列是:侧突型、中央型、混合型。(2)其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时间的长短对治疗效果的好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上述疗效结果分析其观察对象仅限于年龄30~50岁、病史1年的病例,不是随机抽样,不涵盖所有年龄段和所有病史段。

    综上所述,针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针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好。(2)其治疗效果好坏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空间位置有关。治疗效果由好到次依次排列为侧突型、中央型、混和型。(3)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上一篇:升血散治疗肾性贫血22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痹病的临床中医治疗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