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干预

    发表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381次

      作者:唐应丽,张莉梅,秦小金,李亚丽  作者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 郑州 450008

      【关键词】 尿潴留;护理干预;介入治疗;心血管

      本文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形成尿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706~200806介入手术病人835例,男437例,女398例,年龄3~85岁,平均56.5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7例,平均年龄57.3岁,干预组438例,平均年龄53.9岁。2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和手术种类等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排除术前并发膀胱等泌尿系统疾病。

      1.2 方法 2组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前除常规护理外,增加心理护理、饮食知识、宣教、术中配合、术后记录排尿情况等措施。

      2 结果

      对照组397例,发生尿潴留41例(10.32%);干预组438例,发生尿潴留21 例(4.7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

      3.1.1 心理因素:部分患者不适应监护室环境,床上排尿不习惯,易出现情绪紧张、烦躁及焦虑,从而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出现尿潴留。切口的疼痛亦会使情绪紧张并波动,反射性引起甚至加重膀胱和尿道口括约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1]。

      3.1.2 排尿体位改变:大部分患者因手术前后排尿行为习惯改变而引起排尿困难。术后平卧、肢体制动等,病人处于一种强迫体位,精神高度紧张,担心穿刺处出血,排尿反射受抑制。排尿这一生理活动是膀胱与神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反射弧中的任何障碍都将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大脑皮质是控制排尿的最高级中枢,在不适宜排尿的情况下,即使有尿意大脑皮质也将控制排尿。长时间处于患肢制动位,排尿姿势改变是造成排尿困难的一个原因。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易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股动脉穿刺后,患者需平卧位,术侧肢体沙袋压迫6~8h,制动24h,由于不习惯床上排尿,尤其男性患者,从站立于床边排尿转为卧床排尿不能适应。

      3.1.3 介入时机因素: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大于择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因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充分的时间训练床上排尿,加上患者对介入治疗的焦虑感,会引起排尿不畅。所以,无论对择期或急诊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都应在治疗前嘱患者排尽尿液,并嘱其少喝水,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还应训练患者床上平卧排尿[2]。

      3.2 术后尿潴留护理干预

      3.2.1 心理护理:介绍术后患者排尿的有关知识及排尿困难的客观规律,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和思想负担。与患者建立伙伴式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掌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适时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做好术前卫生指导,训练卧床大小便[3]。术后以理解的态度进行耐心指导,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不安,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适当安排家属陪伴,或协助大小便。

      3.2.2 加强排尿知识宣教:经常巡视病人,了解排尿情况,对2~4h仍未排尿的,要叩击膀胱区是否有尿液。对不配合需在床上排尿的病人,反复强调由于排尿不当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危及生命的宣教,并协助病人用便器排尿。

      3.2.3 排尿的护理:创造有利于患者排尿的体位和环境。不习惯床上大小便的患者,应向其讲明病情和需要在床上大小便的理由和重要性。在患者感觉有尿意时,应协助放好便器,用屏风遮挡,为之提供隐蔽的环境。可指导其家属协助使患者放松,如仍未排尿的男性患者可协助其侧卧位,穿刺侧保持伸直。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体弱患者,由护士按压穿刺点扶其坐起,另一护士放好便器,增加腹压,利于排尿。

      3.2.4 饮食护理:术后饮水少也会引起尿潴留,介入术后患者觉得排尿不方便,饮水少甚至不饮水,以减少排尿,导致膀胱输入感觉障碍,导致尿潴留。另一方面,高浓度的造影剂堆积于膀胱内,堵塞尿道口致尿潴留。因此,介入治疗术后应告诉患者充分饮水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多饮水,总量2500~3000ml。饮水能增加入液量,有利于造影剂的排泄,避免造影剂对肾功能造成的损害,且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液生成增多,膀胱充盈出现尿意,通过神经反射促进排尿。

      3.2.5 调节患者排尿条件反射:分散患者注意力,让患者听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部;热敷、按摩下腹部,在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时,护理人员将手置于下腹部轻轻按摩膀胱20~30次,使腹肌松弛,然后自上而下地用手掌按压患者膀胱向尿道口推移,让患者自行排尿,但按压时切勿过猛,以由轻到重为宜;针灸关元、中极、气海等穴位;必要时还可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1mg。经上述方法处理仍无效的行导尿术。

      【参考文献】

      [1] 姜红,宁余音.冰敷预防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12(21):10711072.

      [2] 刘小红.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尿潴留[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9):715717.

      [3] 李茂全,徐克,李彦豪,等.临床血管介入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5.

    ↑上一篇: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45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杏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