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危险评估
发表时间:2011-09-07 浏览次数:432次
作者:杨云玲 作者单位:哈尔滨管理局松花江农场职工医院
【关键词】 老年代谢综合征 危险评估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基本特征包括高血压、糖代谢紊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和三酰甘油(TG)增高。近年来,随着MS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和深入,诸如肥胖与脂肪组织代谢紊乱、前炎症状态和血栓前状态、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被认为是MS的表现。
1 老年MS合并临床并发病较多
1.1 冠心病(CHD) 研究表明CHD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常常共存,这些危险因素通常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构成MS。合并糖尿病的MS在NCEPATPⅢ报告中被列为CHD的等危症。Lawlor等研究结果显示在60~79岁英国老年妇女中,与无CHD受试者相比,CHD患者中MS所占比例增高。Malik等[12]报道,与既无MS又无心血管疾病(CVD)的个体相比,MS患者经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校正后,其因CHD死亡的相对危险为2.02,因CVD死亡的相对危险是1.82。台湾一项调查显示>65岁老年MS患者的CVD相对危险是1.48。此外,在无糖尿病的MS患者中,CHD和CVD死亡危险仍然增高,即使是只存在1~2个MS危险因素的个体,也处于因CHD和CVD死亡的高危状态。
1.2 脑血管病 研究显示有脑卒中病史患者伴MS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卒中病史者。Ninomiya等对NHANES Ⅲ研究中的10 357名调查对象分析显示,自报有脑卒中病史者464例,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病史者1098例,2组伴MS发生率分别为43.5%和40.8%,明显高于无脑卒中病史者,相对危险度分别是2.01和2.05。另外MS对急性脑血管病(ACVD)认知功能可能也有影响。高血压和糖尿病伴 ACVD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仅有轻微影响;MS能明显损害ACVD患者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功能,这与其所含危险因子(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记忆功能损害的叠加作用有关。
1.3 肾脏损害 MS肾脏损害的特点与单纯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有所不同,是多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每一种危险因素导致的肾脏损害的机制各异,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可出现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小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微血管病等多种病理改变。因此,MS造成的肾脏损害可能更复杂,程度也可能更严重。MS一旦进展到临床蛋白尿阶段出现临床肾病则可进一步介导和(或)加重MS的心血管并发症,其肾脏损害也难以逆转。
2 老年MS的危险性评估复杂
老年MS的危险性评估较其他年龄组更复杂,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多而复杂,且伴有多个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因此,其危险性评估既涉及危险因素的评估,也需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检查。前者可应用Framingham Score、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事件预模型对其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后者可通过各种辅助检查,如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等生化指标检测,或心血管造影、CT和超声检查明确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程度、进展情况和并发症的存在状况,以判断其预后。
3 体会
结合老年MS的特点,应该从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联合多种方法进行干预。主要包括:①多重危险因素的干预:即早期强化体质量、血脂、血压、血糖等方面的控制,使各项代谢达到目标值。②多种方法联合干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TLC)应贯穿于MS治疗的始终,必要时使用药物或其他技术手段如介入、手术等。③多层面干预:针对群体(包括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给予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针对个体患者则进行靶器官保护或进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④根据病因干预:MS发生的病因有所不同,如脂毒性、糖毒性(胰岛素抵抗)、内分泌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应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如调脂、降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内分泌功能等。⑤多靶点干预:MS涉及心血管和糖脂等代谢的多个靶点,选择相应药物从细胞分子水平进行干预,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K+通道、Ca2+通道等。
虽然已认识到对老年MS的处理必须综合干预结合个体化治疗,但由于缺乏针对MS处理的指南,目前对MS的每一成分的干预仍借用单病治疗指南。因此,有必要对目前临床应用的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血脂紊乱控制指南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和个体化,以更好地控制老年MS。
【参考文献】
1 贾伟平.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及临床特征[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 22(3):3S63S8.
2 祝之明, 周方明, 张刚, 等. 代谢综合征心血管重塑的特征[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9):819820.
3 祝之明. 应积极探索心血管代谢危险的全面评估[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 35(5):387389.
4 祝之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损害标志的临床评估[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7,6(2):9396.
5 祝之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1631166.
6 祝之明.搁置争议积极实践:代谢综合征的争议与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0):2089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