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其他》

    某中医院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08  浏览次数:808次

    大肠埃希菌(ECO)是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和医院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ECO 是社区和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14]。本院历年的细菌分离率排名中,该菌一直稳居第一。而且大肠埃希菌是产ESBLs的最常见细菌,ESBLs的产生与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方式、使用时间以及患者疾病类型和治疗手段有关。本院是中医医院,部分科室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不同科室收治患者的病情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各不相同,为了解该菌在不同标本、不同科室的 耐药状况,笔者对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本院不同来源的ECO 进行耐药性统计,以期发现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菌株来自本院2011 年4 月至2013 年3 月,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ECO414株。

    1.2 仪器与试剂 各种分离培养基为郑州安图生物有限公司生产,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 半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的试剂条;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纸片购自OXOID 公司;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为标准菌株。

    1.3 方法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版)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条,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 法;药敏结果判断及ESBLs 确证试验参照CLSI2008 年推荐的方法进行。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5.4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ECO 的分布。

    2.2 ECO 的耐药率。ESBLs总体产酶率为44.5%,痰、分泌物、尿液、血液产酶率依次为:68.9%、44.7%、35.2%、25.0%;内科、骨伤外科、门诊、肛肠科、妇产科产酶率依次为:53.2%、44.4%、43.1%、31.1%、21.6%。

    3 讨  论

    本院分离的ECO 标本来源主要是分泌物、尿液和痰,科室来源主要是内科和肛肠科,这与这些标本和科室的送检量较大以及ECO 在这些标本和科室的分离率高有关。在尿液、脓液、血液、分泌物所分离的致病菌种类中,ECO 的分离率位居第一,特别是尿液,ECO 占所有分离菌的50.2%,说明尿路感染有一半是由ECO 引起;肛肠科、妇产科、门诊部这三个科室所分离的致病菌种类中,ECO 的分离率也居第一位,尤其是肛肠科ECO 占所有分离菌的61.6%,这与该菌在感染部位的定植有关。因此,在对ECO 高检出率的部位和科室实施抗感染治疗时,应首先考虑ECO 的存在。本次监测结果提示,未出现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加酶抑制剂的药物耐药性低于10%,说明加酶抑制剂的药物用于治疗ECO 引起的感染具有较佳的疗效;此外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大多低于10%;环丙沙星耐药率约50%左右;ESBLs检出率平均为44.5%。产ESBLs是ECO 最重要的耐药机制,它能够水解青霉素、广谱及超广谱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抗菌药物,编码质粒可以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导致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5]。ESBLs的产生与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使用三代头孢、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有关[6]。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各有差异,肖利君[7]报告33.77%,陈梅莉等[8]报告47.56%,2010 年CHINET 网和Mohnarin分别为56.2% 和70.5%[910]。本院ECO 产ESBLs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与本院是中医医院,较多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并控制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关。本次监测结果同时显示:本院不同科室和标本的ECO 产ESBLs的情况与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成正比,即产ESBLs高的,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也相对较高。而且不同科室不同标本差别较大,在一些通常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的科室如肛肠科、妇产科,ESBLs仅为31.1%、21.6%,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较低。而较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如内科,ESBLs 高达53.2%,耐药性最高。同样,呼吸道感染往往反复发作,使用和更换抗菌药物的频率高,加之定植菌等原因,使得痰标本的分离株ESBLs高达68.9%,耐药性高于其他标本。因此收治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手段、抗菌药物的使用各不相同,这可能是导致不同来源ECO 耐药性差异较大的原因。因此,就一个医院来说,对不同的科室和标本进行耐药性统计是很有必要的,经验用药不能笼统地根据全院的耐药率。只有对不同医院的不同的科室和标本进行耐药性检测,才能真正达到正确指导临床用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韶晖,许建成,刘铜军.连续5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变迁[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2):19801982.

    [2] 胡龙华,贾坤茹,胡晓彦,等.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239241.

    [3] 吴金英,李岩斌,王士忠,等.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826827.

    [4] 李皇,张耀平.大肠埃希氏菌连续五年耐药性监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9):11001101.

    [5] 赵庆英,刘德梦.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31(4):1S4190.

    [6] 穆海霞,陈俊清,吴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酶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1484150.

    [7] 肖利君.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2):345347.

    [8] 陈梅莉,唐志华,肖幸丰.2009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2193220.

    [9]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10]肖永红,沈萍,魏泽庆,等.Mohnarin2010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8964902.

    (收稿日期:20131201)

    ↑上一篇:尿微量蛋白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下一篇:雷帕霉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的mTOR/p70S6K 信号通路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