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其他》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9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5  浏览次数:800次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科学有效的抢救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治疗成功率[1]。对2008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间的9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给予治疗组限制性液体复苏,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我院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根据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53例)。治疗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0~58岁,平均(40.5±5.6)岁。对照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16~62岁,平均(42.6±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在接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中流量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各项体征指标(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等)。给予对照组患者林格氏液快速输注(双管),维持患者的MAP于(12.65±0.69)kPa 范围内,注意以2:1比例调配晶体液与胶体液;给予治疗组患者同种液体限制性输注,注意减慢输液速度以限制液体量,维持患者MAP于(8.75±0.72)kPa间。指导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各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并紧急送往手术室以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

    1.3 检查检测指标:对患者的输液量和入院24 h内死亡率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输液量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死亡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比较详见表1。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各项大出血,其发生主要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抢救不及时或不科学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多项研究证实,休克常发生率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35%)而无法及时补充[2-3]。因此,积极有效治疗失血性休克便极为重要。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首要任务便是止血,对于活动性出血临床多选用手术止血。传统的输液方式为快速液体复苏,此方式虽有助于及时补充血容量但极易冲掉血栓、加大失血量,降低存活率。对此,改进后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满足患者机体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了大量出血,更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并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认可[4]。注意建立静脉通道时,外周血管置管困难的患者可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以确保输液通道的快速建立。本次研究中,治疗组输液量、死亡率及临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快速输液的对照组,表明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佳,可行性强[5]。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避免了早期大量液体复苏的危害性,并使组织灌注压维持稳定,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对于该治疗方法所适合的休克类型、血压数值及持续时长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4 参考文献

    [1] 于天瑜.102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J].吉林医学,2013,34(21):4252.

    [2] 杨 强,尉永太,连亚楠,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J].西医药杂志,2010,39(11):1081. [3] 王 梅.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1):31.

    [4] 罗琼湘,周俊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1.

    [5] 户晓东,费林林,高伟红,等.不同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6):494.

    [收稿日期:2014-05-16 编校:郑英善]

    ↑上一篇:血液HBV、HCV和HIV核酸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下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