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宣通”法在小儿急性炎性病变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82次

    作者:于酩,高冬来  【关键词】  宣通法则

      摘要:中医将小儿急性炎症的病因病机多辨为热毒内蕴,以清热解毒类方药治疗。笔者认为还应考虑到在急性炎性组织局部存在着血液循环障碍问题,即“瘀血”。因此,治疗时要配伍活血理气药,使局部气机宣通畅达,这样才能加快炎性组织的消肿和吸收,增强清热药的抗菌、抑菌作用。

      关键词:宣通法则;儿科急性炎症;应用

      “宣通”之意,是指宣达气机,疏利气血。它包括了活血法、行气法、软坚散结法、化痰通络法等。凡疾病中只要出现气机不畅、气血瘀阻、痰瘀互结的病理改变时,即可使用“宣通”之法。笔者跟随高冬来导师临证几载,治疗大量内、儿、妇科疾病,感悟颇深,现就临床运用此法治疗痄腮、乳蛾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流行性腮腺炎

      许某,男,10岁,三年级学生,2005年4月来诊。诉:发热、T 38.5 ℃、咽痛、因面颊疼不欲饮食、张口困难。查:左腮部肿大、拒按、皮色不红、有弹性、口内腮腺管开口处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诊为:痄腮,热毒蕴结型。治疗:疏利气血,清热解毒。方用:小柴胡汤加减。黄芩10 g、柴胡10 g、半夏10 g、露蜂房10 g、夏枯草30 g、苍耳子10 g、荔枝核10 g、川楝子10 g、甘草6 g。3剂,嘱多喝水。复诊:患儿母亲代诉(患儿未来),服药3剂后热退,腮肿明显消退,能吃软饭,咽痛消失,继服2剂,现已痊愈。

      按:痄腮为风温热毒经口鼻而入,循少阳之经与气血相结,搏于腮部,结为肿块。主症以发热、烦躁、张口不利、咀嚼困难、腮部肿胀疼痛、拒按、咽红为主要表现。常规治疗以普济消毒饮或银翘散为主方加减。高老师认为:普剂消毒饮内有黄芩、黄连、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药性过于苦寒,原方用之,恐寒凉阻遏气血流通,反而使腮肿不消,愈结愈硬。吴鞠通亦言:“普济消毒饮治疗痄腮,病一二日,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而小柴胡汤,本为和解方,入少阳之经络,具疏通之性,与本病之位相吻,可作引经方;再配夏枯草清利肝胆热毒;露蜂房软坚散结、活血通络;因男孩将值青春发育阶段,恐热邪走窜肝经,郁于阴器,故先加入荔枝核、川楝子疏肝理气、散结消肿,以防此变。

      1.2  急性扁桃体炎

      王某,女,3岁,诉:发热、咽痛、哭闹、不欲食。查:T38.5 ℃、咽红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并有少许淋巴滤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为:乳蛾,证属风热外感型。治疗:疏风清热,活血利咽消肿。方用会咽逐瘀汤加减。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6 g、川芎6 g、桔梗10 g、枳壳15 g、玄参6 g、牛蒡子6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甘草3 g、马勃6 g,2剂。复诊:咽痛消失,不哭闹。查:扁桃体肿大明显消退,嘱上方继服2剂,痊愈。

      按:急性扁桃体肿大,中医称“乳蛾”,为风热外感、热毒结于咽喉所致,治以疏风清热为本,解毒利咽消肿为标。常用银翘散配以射干、牛蒡子、马勃、玄参等药。吾师认为:此类药也过于苦寒,不可过早使用,否则咽喉肿大不但不消,还会寒凉伤胃。因此他在临床中常用会咽逐瘀汤,此方为《医林改错》之方,由桃红四物汤加桔梗、枳壳、玄参而成,功用为活血化瘀、宣肺利咽,本方调气调血鲜活灵动。若病人热象重,则酌加清热解毒之品。吾师用此方不只治上证,凡咽或喉的结节、肿大、急慢性炎症、淋巴滤泡,均可用此方进行加减,临床用之效显。

      2  体会

      感悟老师的辨治思想,笔者认为儿科急性炎症,如痄腮、急性扁桃体肿大等,若已形成局部肿块时,在常规的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法应用之时,应当配以行气活血、软坚通络之法,甚至在早期,后法要比清热解毒法更先应用,这样效果会更好,否则清热药过于苦寒,冰伏血脉,使热聚不散,肿块会愈结愈硬,持久不消。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上一篇:传统医学康复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与评估
    ↓下一篇: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