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09-09-23  浏览次数:729次

        作者:熊烨    作者单位:414000 湖南,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共2 848例中的45例(1.58%)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脐部感染与脐粗大、脐带结扎位置太高、剪脐不净、脐断端处理及护理不当有关,又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个别护理人员对脐部处理重视不够,使细菌经脐部残端侵入繁殖而引起脐炎。结论 正确掌握断脐的方法和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脐部的观察、护理和宣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针对脐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这是避免脐部感染、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2]。因此,新生儿脐部感染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对45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经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共2 848例,均在母婴同室区,均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在7分以上,体重大于2 500 g,经临床统计有45例(1.58%)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其感染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7天。

        2  原因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端在血液供应停止后24~48 h脐带干枯后采用暴露疗法或用消毒剪剪去残端,使其脱落愈合,避免脐部感染。在2 848例临床观察中发现脐部感染与脐带本身的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脐带结扎高低、残部的处理及护理有密切关系。脐部感染相关因发生率见表1。表1  脐部感染相关因素

        2.1  断脐不当  (1)结扎部位太高:个别医务人员结扎脐带位置太高,致使脐带残端较长,容易受到新生儿尿液浸湿及尿布、尿裤的摩擦,影响残端干枯而易感染。(2)结扎下方有血肿:结扎脐带时未挤尽残端积血而在结扎下方形成血肿,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导致脐带残端干枯时间延长而致感染。

        2.2  剪脐不净  (1)剪脐后创面较大:脐粗大者剪脐后创面较大,愈合相对慢一些,脱落时间延长,也是脐部感染的好发因素。(2)剪脐后仍看见脐动脉和脐静脉断端,说明脐部血管未完全收缩,容易引起出血感染,多见于剪脐太早。(3)创面潮湿有分泌物:剪脐后1~2天内创面稍潮湿是正常现象,因新鲜创面有一个愈合过程,但此过程时间长及分泌物多容易发生感染。

        2.3  脐部用物消毒不严  脐部感染与断脐用物消毒不严(如剪刀、气门芯、纱布等)、脐部断端消毒不严或烧灼不彻底有关,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洗手不规范也是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原因。

        2.4  护理方法不当  在日常护理中往往发现产妇及家属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方法,是导致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的潜在因素。如把婴儿内衣置在尿不湿里面,这样内衣被尿液浸透,脐窝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男婴换尿布时未把阴茎向下按,尿液向上冲,浸湿了脐部;有的家属把尿不湿外面向里面卷进,由于尿不湿外层不透气,故不利于脐带干枯;也有的家属把爽身粉等异物洒在脐窝部。

        3  护理对策

        3.1  严把脐端结扎关  选择正确的断脐方法并掌握好结扎位置是预防脐部感染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1~2 min用0.5%的碘伏消毒脐轮及脐轮上5 cm的脐带,脐周皮肤5 cm,在距脐根0.5 cm处用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处断脐,挤净断端的残血,脐带断端用20%的高锰酸钾或10%的碘酒烧灼,用无菌小纱布覆盖,用压脉带剪成2 mm宽的橡皮圈捆扎纱布并将脐带往腹部上方压倒、脐带根部予以暴露[3]。

        3.2  加强脐部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中手、器械、敷料等必须无菌,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的任何用物均不可触及脐带残端。脐带干枯后予以暴露,用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脐残端、脐根部及脐周围皮肤,每天两次,一般让其自然脱落,尽量避免剪脐,因剪脐后为防止出血常需加压包扎,影响新生儿的腹式呼吸导致不适哭闹而影响脐带的收缩[3],又加之脐带布绕腹捆扎易被尿液浸湿,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刺激脐端引起分泌物增加,诱发局部感染。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若脐孔潮湿或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清洗后消毒包扎,必要时取脐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根据医嘱局部或全身用药,注意保持脐部干燥,可有效预防脐部感染。

        3.3  加强宣教  教育医务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尤其是年轻工作者,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宣教工作,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掌握脐部的护理方法以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在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对3 078例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采用以上脐部护理对策后,脐部感染率为0.56%,脐带在7~10天内愈合。极大地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床位周转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1 李阳,黄群,何红燕.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报,2008,15(7):18-21.

    2 叶采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3,35(8):481-482.

    3 周俐媛,赵吉丹.新生儿脐部暴露疗法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23-26.

    ↑上一篇: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学影响
    ↓下一篇: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64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