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银翘解毒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6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720次

    作者:任丽辉

    作者单位:平度市中医医院,山东 平度 266700   【摘要】  目的:观察银翘解毒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中药组86例用银翘解毒汤,对照组67例口服阿昔洛韦片剂及外用5 %阿昔洛韦软膏。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8.84 %,对照组总有效率88.0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银翘解毒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银翘解毒汤;手足口病;小儿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病源是柯萨奇A16病毒、肠道病毒71型〔1〕。本病虽大多为良性,甚或为隐性感染,但由此引起的发热、口痛流涎、拒食、厌食等问题,往往西药难以一时奏效,我们以银翘解毒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3例,均为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其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年龄最小10月,最大12岁,其中0 ~ 2岁20例,2 ~ 5岁103例,5岁以上3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86例,其中男50例,女36例; 0 ~ 2岁11例, 2 ~ 5岁58例,5岁以上17例,平均年龄3.5岁;手足皮疹86例,口腔疱疹53例,口痛流涎36例,发热31例。对照组67例,其中男49例,女18例;平均年龄3岁;手足皮疹70例,口腔疱疹40例,口痛流涎纳差29例,发热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 > 0.05)。本组153例患儿治疗前后均无脑炎、心肌炎合并证。

        2  治疗方法

        中药组予以银翘解毒汤。本方拟以利湿清热、解毒透疹为法,组方如下:金银花10 g、连翘10 g、竹叶10 g、生地黄10 g、大青叶10 g、板蓝根15 g、白茅根10 g、石膏15 g、知母9 g、蝉蜕5 g、滑石

        6 g。纳差者加焦三仙各6 g;皮疹搔痒者加白鲜皮

        6 g。每日1剂,用250 mL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煎至水开后,文火再煎5 min,取汁100 mL,二煎加水100 mL,煎法同上,取汁50 mL。2次煎得混合液150 mL,2岁以内每日50 mL,2 ~ 5岁每日100 mL,5岁以上每日150 mL,分3次口服。服药困难者予以煎剂灌肠,用量同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每次5 mg/kg,每日2次,口服。皮肤丘疱疹部位外擦阿昔洛韦软膏〔3〕。两组均用药3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7 d。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消退,体温稳定、不发热,饮食如常。有效:皮疹无继续发展,体温稳定、不发热,食欲有所恢复。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结果见表1,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

        4  典型病例

        卢某,男,3岁,2005年8月13日初诊。因手足口腔及肛周疱疹伴发热3 d,口痛流涎纳差1 d就诊。查体:T 38.5 ℃,口腔及咽部散在大米粒大小疱疹,周围绕有红晕,数个疱疹已溃破形成溃疡,手掌、足跖、臀部散在玫瑰色斑丘疹。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均未见异常。诊为“手足口病”,予以银翘解毒汤。服药1剂后热退,口痛减轻,流涎减少。再服2剂后,手足臀部斑丘疹结痂,部分已吸收,口不痛,不流涎,饮食如常,观察7 d未再发病。

        5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系外感时疫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胃,发于肌肤,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透疹为法。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透邪、清热,具有辟秽解毒之功,为疮家要药;石膏、知母清泄肺胃气分之热;竹叶、白茅根助连翘清心火、除烦,善治口舌溃疡;滑石祛湿敛疮;大青叶、板蓝根善解瘟疫时毒,助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蝉蜕入肺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生地黄清心热而凉血滋阴,使补阴不恋邪。全方驱邪不伤正,善治小儿手足口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智宏. 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1.

    〔2〕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3版. 北京?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0.

    〔3〕刘辅仁. 实用皮肤病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4:133,224.

    ↑上一篇:热性惊厥患儿血游离钙及骨碱性磷酸酶实验观察
    ↓下一篇: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幼儿疱疹性咽峡炎84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