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喜炎平、清开灵、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退热效果的比较

    发表时间:2009-10-10  浏览次数:650次

    喜炎平、清开灵、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退热效果的比较作者:马学梅 史美慧    作者单位:解放军313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喜炎平、清开灵、病毒唑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 将135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喜炎平、清开灵及病毒唑,静滴,观察用药后3 d内退热率及平均退热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 喜炎平组与清开灵组3 d内退热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喜炎平组与病毒唑组3 d内退热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平均退热时间喜炎平组与清开灵组、病毒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喜炎平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效果优于清开灵及病毒唑。    【关键词】  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 喜炎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其症状轻重不一,其中发热是引起患儿不适和导致家长担忧的最主要症状。针对发热的处理除应用退热药物外,近年来临床常应用喜炎平静脉滴注。为评价其退热效果,我们将喜炎平与以往常用的清开灵、病毒唑分别进行对比,以明确其疗效,指导临床用药。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全部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上感患儿,全部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并于发热1 d之内即入院接受治疗者共135人,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1)喜炎平组:45人,其中男26人,女19人;3岁以下5人(11.11 %),3~7岁29人(64.45 %),8~14岁11人(24.44 %)。(2)清开灵组:45人,其中男24人,女21人;3岁以下3人(6.67 %),3~7岁28人(62.22 %),8~14岁14人(31.11 %)。(3)病毒唑组:45人,其中男27人,女18人;3岁以下4人(8.89 %),3~7岁29人(64.44 %),8~14岁12人(26.67 %)。经统计学处理,3组患儿性别、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喜炎平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0026249,规格50 mg/支)5 mg/(kg·d),用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滴。清开灵组: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14021188,规格10 mL/支)1 mL/(kg·d),用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滴。病毒唑组:给予病毒唑注射液(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03176,规格0.1 g/支)10 mg/(kg·d),用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滴。此外,根据情况酌情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体温超过38.5 ℃时给予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热药物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2结果    见表1。喜炎平组与清开灵组3 d内退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喜炎平组与病毒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平均退热时间方面,喜炎平组优于清开灵组和病毒唑组(P<0.05或P<0.01)。表1n3 d内退热率注:与喜炎平组比较※P<0.05,※※P<0.01;与清开灵组比较△P<0.053讨论    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感染及抗炎清热作用,尤其是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可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渗出物的渗出量,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还可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强细胞免疫能力。其解热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保护溶酶体,抑制炎症发展[2]。病毒唑是以往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能抑制多种RNA、DNA病毒的复制,也可抑制病毒mRNA的合成[3],但药物本身无解热以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因此,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喜炎平的退热效果优于病毒唑。本次研究中,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喜炎平组的3 d退热率为91.11 %,明显优于病毒唑;两者平均退热时间的差异亦具有高度统计意义。马利维[4]、杜东玲等[5]的研究也显示了喜炎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优于病毒唑。    清开灵注射液的成分有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水牛角、珍珠母、黄芩苷、胆酸、猪去氧胆酸,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镇静安神、醒脑开窍、抑制病毒复制及拮抗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等作用[6]。研究发现,清开灵对感染所致发热具有良好的疗效[7]。本次研究也发现清开灵用于治疗小儿上感,退热效果良好,但与喜炎平相比,3 d退热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但平均退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喜炎平优于清开灵。    本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喜炎平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退热效果优于清开灵和病毒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0.  [2]刘建红,张卫东,王国团,等.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2):93-95.  [3]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8.  [4]马利维.喜炎平治疗118例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3):61.  [5]杜东玲,丁黎.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40例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1):20-21.  [6]范京国,崔立新,周东民,等.清开灵注射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况[J].光明中医,2007,22(2):67-69.  [7]郭新华,刘光华.清开灵注射液佐治小儿上感98例疗效观察[J].海峡医学,2005,17(6):129-130.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4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浅谈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