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给服中药应注意时效性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728次

    作者:王自有,张建新,樊晓明 作者单位:(1.镇原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镇原 744506;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3.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关键词】  中药应用;时效性;服药时间

         《医学源候论》说:“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强调了给药方法的重要性。由于机体对药物的感受性存在着时间差异,因而调整给药时间以顺应人体阴阳消长变化规律、脏腑功能节奏、病理演变趋势是必需的。就择时给药和疗效的关系作一论述。

        1  权衡给药周期

        人体在病理状态下同样存在着节律性,“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许多疾病都呈现出周期性,如周期性发热、周期性出血、周期性腹泻、周期性皮疹、周期性哮喘、周期性精神病等,甚至连癌细胞的生长速度亦存在着周期性。因此在治疗上应充分利用其周期性特点择时给药,才能见效或收事半功倍之效。有人按月亮盈亏用药,即根据疾病的虚实而在月亮盈亏的不同时段进行调治。如参照月亮盈缺的相应变化分为四个不同时段,可增强调治妇科疾病的疗效。其一上弦调经,以温养补益为主;其二为月望逐瘀,以活血通络为法;其三为下弦安胎,以固摄安保为重;其四为朔时止带,以除湿健脾为则。另外,给药周期还包括持续给药的时间长短,有的方剂只宜短时给药,如大承气汤、四逆汤之类;有的病症短时不可取效,须长时服药。《石室秘录·长治法》说:“长治者,永远之症,不可以岁月计也。”在其论治腰痛用解湿仙丹时说:“大约此等腰痛,初起之时,三四剂即可奏效,痛至经年累月者,非服二月不效也。”在权衡给药周期时,须参考处方药物的起效时间、维效时间(半衰期)、疾病周期等综合考虑。

        2  调节给药频率

        指调节两次以上给药的间歇时间,使之更加切合病情的轻重缓急。如桂枝汤之“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仲景常根据不同的方剂治疗不同疾病而采取不同频率的服药法,有日一服(十枣汤),有日二服(大、小承气汤),大部分是日三服,还有半日三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日三服、夜二服(理中丸),有日五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日六服(猪肤汤),治疗咽中生疮的苦酒汤则“少少含咽之”。一般而言,下病、危重病宜量大而顿服(大承气汤、独参汤);上病、表浅之疾宜量小而代茶频服(桑菊饮、普济消毒饮)。病急不拘时服;病愈后停服。还须参照所用处方的起效急缓、维效长短、有毒无毒等来决定。同样的处方治疗某种疾病,只须调节给药频率,即可取得最佳疗效,同时降低毒副反应。

        3  特定时间给药

        许多疾病只须或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给药,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效能,减轻毒副作用。首先,根据患者的饮食、睡眠等习惯,因人制宜,按时投药,以适应病人的喜恶,达到最佳服药效果。其次,病前给药。许多疾病只有在发病前给药才有效,如桂枝汤治“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采取在发热、自汗出之前服用即可治愈。《石室秘录》论日间发寒热之治“此等症状必须从天未明而先截之”。安神剂则应在睡前服,否则白天劳作时间亦觉昏昏欲睡,岂不有违初衷?其三,特定处方须特时给药。如治湿脚气之鸡鸣散,于凌晨五更时分作三五次空腹冷服,服药至天明。攻逐水饮的十枣汤,于平旦时空腹温服,若下利后病不除者,须待第2日的相同时间才能再服药。治肝肾阴虚的二至丸,于临卧时服等。其四,因配伍禁忌须定时分服。疾病多种多样,病情错综复杂,常有人同患数疾或新疾、旧病交织,有时治疗须多方兼顾,可用定时分服法,避免药物相互拮抗(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等)。安徽李济仁老中医治妇人崩漏,其证夹瘀,但失血已久,正气早虚,法当祛瘀补虚,拟八珍汤补气益血、失笑散祛瘀止漏,分开按时服用,以避免人参与五灵脂相畏之戒,药后即效。

        4  顺应趋势给药

        首先,顺应人体生理、病理趋势选择给药时间。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具有时序特征,不同的经脉得天阳地阴的资助与克制而各自在一定的时刻内呈现出盈盛和不足,这就产生了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及主时学说。而人体的疾病也有相应的时序变化规律,往往呈现出年、季、月、日、时辰的变化形式。依据不同时辰,气血有趋向于外与趋向于内之异,可藉此用药而使药力作用于疾病所在部位。旦时阳气初生,气血趋向于外,散布于四肢肌表,故外感疾病、四肢病变、皮肤病等病位在表的疾病宜在清晨用药;午后暮夜则阳气内藏,阴气隆盛,气血趋向于里,输布内脏组织,故治疗病位在里的疾病,如肝、胆、肾等脏的病变宜在午后暮夜服用。依据疾病的病理节律,如主动利用疾病随季节而变化的特点,避开疾病易发生或易加重的季节,而选其不发病或病势趋于和缓的季节进行治疗,即通常所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又如阳虚之体欲扶阳在春夏服药;阴虚之人欲养阴在秋冬服药调养。又欲扶阳应夜半子时与早晨卯时服补阳药;阴虚之体欲益阴应午时与酉时服益阴药。而调阴阳失调应选二仙汤或桂枝汤加减,卯酉时服药;治阴阳更替失调疾病应选小柴胡汤加减,夜半子时与午时服药为宜。

        其次,顺应病程阶段给药。治病分初、中、末三法,初期病起新暴,服药当疾利峻猛,药量重而服药频;末期邪去正伤,服药当宽缓平善,药量轻而服药缓;中期则宜权衡予之。

        第三,依不同时辰分调两脏或多脏,或同脏腑中不同病因病机。如中气下陷伴肾阳不足,辰时服补中益气丸,酉时服肾气丸;又如肾之阴阳两亏,早晨(卯时)服肾气丸,傍晚(酉时)服六味地黄丸,既治疗了不同或相同脏腑的不同病证,还可发挥最佳的药效。

    ↑上一篇:黄藤素片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中加菌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思密达抑制阿奇霉素产生的胃肠道副反应150例疗效评价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