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试论用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发表时间:2009-11-12  浏览次数:614次

    试论用肺脾相关理论指导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作者:杨丽霞, 张涛, 颜海青, 葛金玲, 郑明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08WS004)510015 广州,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中医科(杨丽霞,葛金玲,郑明),西医科(张涛,颜海青)    【摘要】  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过程中,小儿脾常不足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内在因素。笔者在中医学肺脾相关理论指导下,采用益黄散加减敷脐,认为改变用药途径,可提高调治用药依从性,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的一个方向。本文拟对此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肺脾相关; 儿童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指在1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1]。RRTI患儿西医治疗反复长期用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而且增加其成年后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RRTI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现象,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本院门诊不完全统计RRTI患儿占呼吸道疾病日门诊人数的10%~15%,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但其发病年龄有上移现象。如何预防及治疗RRTI,成为目前医学界亟待对应的严峻课题。笔者在中医培土生金理论的指导下,试从肺脾相关论治,进行相关理论探讨。1 肺脾相关理论  肺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肺系有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肺脾的生理功能和特性决定了它们在气血津液的生成、气机调畅及水液代谢上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关系。(1)生理上,肺脾相生,脾胃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在结构上: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皮肉相连,合为肌腠,以护人体。在经络上:肺脾同属太阴,同气相求。《素问》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概括地论述了肺脾在生理上的内在联系。(2)病理上,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方面。《医方集解·补养之剂第一》云:“脾者,万物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少思;饮食减少,则营卫无所资养。脾主肌肉,故体瘦面黄,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脾肺皆虚,故脉来细软也。”即脾胃虚的时候,首先影响到肺。脾气受损,常可导致肺气不足,所谓“土不生金”,出现久咳不已、自汗、气短等症状。肺气虚损,子盗母气,则致脾气虚,出现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症状。其二,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喘咳痰多等症。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气机壅滞则可影响脾胃,出现脾不升清、胃失和降等一系列证候。2 肺脾相关治疗RRTI的研究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RRTI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体虚感冒”“咳喘”“久咳”“虚症”“自汗”等范畴。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说:“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足,在RRTI发病过程中,小儿脾常不足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内在因素[3]。本病其标在肺,其本在于脾。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中医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在肺、脾虚损的基础上,正气不足,加之婴幼儿本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而为病。  据临床所见,RRTI患儿发病时,除了流涕、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症状外,还多伴有纳呆、便秘或腹泻、舌苔厚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症状,笔者曾选用益黄散,经行气健脾治疗随着胃肠道功能的改善,呼吸道症状也随之缓解,由此提示RRTI的发病与胃肠消化功能可能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所说:“肺主气,脾生气,故伤风虽肺病,而亦有关于脾。脾虚则肌肉不充,肺虚则六府不闭,皆风邪之所由以人也。”此即“虚赢困惫,补即调也。”  现代医学在RRTI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上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尚未有较满意的预防、治疗手段。3 临床医案与体会  3.1 临床医案 患儿,梁某,3岁,20080420初诊。患儿平素易感冒,平均每月有1~2次上呼吸道感染,曾于200706,200803两次因“支气管肺炎”住院。现轻咳,活动后明显,有痰难咯出,伴面色苍白,易出汗,食欲不振,口臭,夜眠不宁,大便先硬后溏,舌淡,苔微黄中厚,指纹淡紫滞。辨证属肺脾气虚夹食,治以运脾补肺消食。方取益黄散加减:陈皮6 g,青皮5 g,木香2 g,诃子5 g,甘草3 g,麦芽15 g,莱菔子9 g,芒果核15 g。煎水150 mL内服每日1剂,连用3 d,咳止痰少,胃纳改善,口臭消失,仍汗多,眠不宁,大便稍溏,舌淡苔白转薄,指纹淡紫。遂改益黄散粗末7 g加水和泥敷脐,每晚1次,用10 d停20 d,连用3个月,随访至200809,患儿共患上呼吸道感染2次,无下呼吸道感染,食欲增加,睡眠改善,面色转红润。  3.2 体会 益黄散见于《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是行气健脾的有效方剂,该书曰:“益黄散,治脾胃虚弱,及治脾疳,腹大身瘦。”此方温燥芳香,能燥湿悦脾,不用补益药,却有补益之功,又名补脾散,“深得泻中寓补之法”。在RRTI的治疗中,根据肺脾相关理论,培土生金,通过“气”来运转实行,从补脾脏而达到补肺脏目的,肺脾并治,使肺治节正常,气机调畅,气顺血和。  但是,正如曹立菊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关键不在治疗感染上,而在防止其反复发生,重点应放在感染过后的调治上[3]。因此,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彻底的打断RRTI的发病链条是一直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问题之一。案例中笔者用益黄散敷脐,改变给药途径,在RRTI的防治临床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脐——神阙,是生命的主要所在地,与十二经脉相连,与脏腑相通,是任脉的重要穴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敷脐疗法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抗过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4]。因此,笔者认为敷脐疗法安全、简便、有效、价廉,在“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的指导原则下,增加了防治RRTI的依从性,是小儿RRTI防治的一个方向。【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09.  [2] 孙志佳,漆东梅.肺脾相关理论的中西汇通[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601661.  [3] 曹立菊.从肺脾肾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06,25(3):69.  [4] 黄敏,杨坤杰.中药敷脐疗法在皮肤科的运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6):5455.

    ↑上一篇: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探讨
    ↓下一篇:儿脓毒症患儿脑钠肽和心室射血分数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