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针刺治疗小儿湿疹6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25  浏览次数:621次

    作者:崔金星    作者单位:157000 黑龙江 牡丹江,牡丹江市中医院儿科【摘要】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以叩刺耳后静脉为主,针刺双侧曲池、血海及大椎。中医辨证分型:风湿热型加风市、天枢;脾虚湿困型加足三里;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太溪;风湿瘀阻型加天枢。结果 治疗小儿湿疹68例,临床总有效率92.6%。疗效的快慢与患者的病程、饮食、针感强弱、体质有关。结论 针刺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湿疹/治疗;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穴位疗法; 针灸; 儿童

    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自觉皮肤瘙痒,多形性损害,对称性分布,浆液性渗出,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慢性湿疹[1]。笔者于2006~2008年在英国工作期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68例患儿,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儿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6岁;病程2周至3年不等,其中1个月以内者16例,1个月至半年者41例,7个月至3年者11例。68例患儿中有47例经西医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常反复发作。

      1.2 辨证分型

      1.2.1 风湿热型 发病急,斑疹色红,痒甚,溃烂,有少许渗出液,伴口干,大便不爽,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1.2.2 脾虚湿困型 斑疹色浅红,间有溃烂渗出;伴头昏乏力,胸闷,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滑。

      1.2.3 阴虚内热型 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皮损潮红或暗红,少量水泡和轻度溃烂,伴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滑。

      1.2.4 风湿瘀阻型 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皮损增厚色暗红,触之硬,可有苔藓样变,痒甚伴有抓痕,血痂,皮肤粗糙,舌暗苔白,脉弦细。

      1.3 治疗方法 取穴:叩刺耳后静脉,针刺曲池、血海、大椎。风湿热性加风市、天枢;脾虚湿困型加足三里;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太溪;风湿瘀阻型加天枢。除大椎外均取双侧。治疗方法:梅花针及32号1寸针灸针。风湿热性用泻法,其余各型均用平补平泻法。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皮疹消退,无瘙痒,可有少许色素沉着,随访半年无复发;(2)有效:皮疹和炎症等症状明显消退,瘙痒减轻;(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2]。

      1.5 预后与转归 68例经过1~3个疗程治疗,痊愈36例(52.9%);有效27例(39.7%);无效5例(7.4%)。总有效率92.6%。

      1.6 典型病例 某男,12岁,初诊日期:20051112,主诉:全身及四肢湿疹6个月。症状:全身及四肢红色皮疹,局部有抓痕,及少许渗出液,伴口苦口中异味,便干,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平时喜食巧克力、奶酪等食品。西医诊断为湿疹,经激素类药物治疗4个月,效果不明显。中医辨证风湿热型。取穴,首先耳后静脉叩刺出血,针刺曲池、血海、大椎、天枢、太冲。以上治疗4次后,皮疹明显减少,痒减轻,大便通畅。继续治疗4次渗出全部吸收,瘙痒消失,皮疹基本消退,嘱忌辛辣食品及肥甘食品,过敏试验海鲜过敏,忌海味食品。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3]。小儿湿疹在英国是常见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食入鱼腥海味,或贪食生冷,湿邪内生;脾失运化,湿热内蕴;也可风湿博于肌肤,日久血行受损而兼见淤象,每次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病情反复发作[4]。欧洲儿童皮肤比较敏感,再加饮食及起居环境等因素,湿疹患病率较多,反复发作,西医长期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转变成慢性湿疹的较多。

      体会:针灸治疗小儿湿疹是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关键是辨证施治,无论西医诊断病名如何,只要辨证清楚,取穴准确,疗效明显。治疗中耳后静脉叩刺起到清热凉血,疏风活络,调和气血。曲池清泻阳明邪热,血海化太阴之湿,理血和营,大椎清表热。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殊疗法,药物作用单一,主要以激素类的外敷药物为主,容易产生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而针灸则有其优势和特色。对本文进行统计,总有效率92.6%,可见整体疗效是肯定的。针灸治疗不仅有局部治疗作用,还能调整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兰绍波,宋修亭.如意金黄散外治湿疹16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82.

      [2] 马绍尧.急性湿疹104例辨证施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2):24.

      [3] 徐连亮.湿疹散治疗小儿湿疹[J].陕西中医,1985,6(3):130.

      [4] 刘洪旭.中药治疗慢性湿疹体会[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4):369370.

    ↑上一篇:中频药物穴位导入治疗小儿哮喘12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刁本恕教授防治儿童性早熟经验总结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