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早期心理干预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1-07  浏览次数:461次

      作者:施玉峰  作者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模式及效果。方法:选符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2例。心理干预组患者根据制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早期心理干预对极大部分负性情绪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P<0.01),早期心理干预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 心理疗法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psychotherapy interference 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Methods:The 64 CHD patients suitabl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ere enrolled to this research,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had 32 patients.The patients in early psychologic inter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special early psychologic nursing while the routine therapy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psychologic nursing.Assessed and compared the psychologic condition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gen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group(P<0.01),and their agents of somatization,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 and anxiety improved more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Early mentality interference can alleviate the psychologic problem of patients relat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Key words: Psychotherapy;Coronary artery disease;Angioplasty,transluminal,percutaneous coronary

      随着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呈现多样化和深入化,抑郁或焦虑已不是简单的健康问题,而更多的是对疾病的过程和转归的认识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医疗费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心理状态。所以如何正确的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更好的改善病人的心理动态状况,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探索的问题。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前常带给患者的心理应激,并可导致心肌缺血的加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1,2],心理障碍和躯体症状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术后的康复。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的心理干预模式寻找适当的干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元月~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行PTCA+支架术的应激心理比较重,并自愿接受调查,且有一定思维能力,能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4例,年龄32~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病程长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责任护士的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和常规的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模式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

      1.2 方法

      评定工具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 90个陈述句组成,分9个因子计分。64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由责任护士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评估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主观评估是评估者通过观察和访谈来判断患者的行为、表象是否和主诉相符。在确定干预对象后,每天对该患者实施20~30 min心理干预,直至介入手术当日,术后总结干预效果。

      早期心理干预设计按美国著名的护理学家莱温的守恒模式[3],同时强调护理干预的实施不是强加的,而是护患双方都接受的过程,护士对这个过程的期望是所选用的干预方法能保持患者完整性,促进适应性。

      (1)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即为患者提供一个放松、尊重的情结环境,热情向患者介绍周边的工作人员、同室的病友、各种制度等,让患者在新环境下能及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重视与关爱,使患者放弃防御的心理,提高其安全感和信任感,摆脱孤独无助,恢复自我价值感。所以早期的心理干预首先是建立护患之间的平等地位,经验表明护理人员的等级观念将增加患者压抑感和不满的情绪,从而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疾病的转归;(2)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是心理干预中很重要的技术,对缓解患者的负性绪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充分理解的的基础上,和患者分析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其实分析情绪的过程就是一个帮助患者理解并重新评价自己的过程,也是我们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抚慰的过程;(3)纠正错误的认知:即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实施干预,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观点和信息,纠正其错误的思维方式;(4)促进适应性:在和患者沟通的基础上让患者理解介人手术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恰当地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回答患者的提问,巧妙的揭示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并和患者探讨如何更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消除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介人治疗;(5)间接经验的利用:已康复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相同疾病患者的支持可以减轻首次介入手术病人的负性心理反应[3]。所以建立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是十分必要的;(6)营造良好社会及家庭氛围,从各方面努力增强患者手术后康复的信心,以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

      2 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SCL-90因子得分。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因个性类型特点多伴有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社会孤独;持久而高负荷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更加重心理障碍[4]。自主神经的改变及血小板异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冠脉痉挛、血栓形成,心肌缺血、供氧减少,耗氧增加,心绞痛发作,心肌梗塞、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心理干预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早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帮助树立康复信心,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本研究表明,早期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疗效,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史春英,袁桂珍,董燕斐.心血管介入性治疗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1):75-76.

      [2]陈 瑶,邓光辉,刘晓红,等.手术患者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297-300.

      [3]赵博伦,姜安丽.莱温的守恒模式理论及其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忐,2003,20(2)45.

      [4]杨菊贤.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396-398.

      [5]牛金富,梁振州.综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J].中国心理学杂志,1998,12(2):120-121.

    ↑上一篇:运动对高血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
    ↓下一篇: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