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8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19  浏览次数:673次

    作者:邱玥,邢蓉,郭翔    作者单位: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 400014;2. 重庆市西郊医院,重庆 400050

    【摘要】  目的:分析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病因,从而提出其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诊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79例为单纯母乳喂养,患病前婴儿及母亲均未使用过维生素K制剂;皮肤粘膜、肠道和穿刺点出血者40例,颅内出血者48例;有颅内压增高者3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48例;失血性贫血者78例,均采用维生素K1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其中31例颅内出血者手术治疗。除4例严重者自动出院外,其余78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使用维生素K1治疗近期效果良好,伴有颅内出血者可手术治疗;孕母及婴儿预防使用维生素K可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  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

          An Analysis of 82 Cases of Infantile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QIU Yue, XING Rong, GUO Xiang 1.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 China; 2. Western suburban Hospital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infantile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and to raise prevention and therapeutic measure to reduce its incidence rate and improve recovery rate. Methods:An analysis for cases  diagnosed for infantile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6 to 2008 was made.Results: Among 82 cases in this study, 79 were exclusively breast feeding and both the infants and their mothers had not taken Vitamin K before. Among them, 40 patients bled with skin mucous membrane, intestinal tract and paracentesis site, 48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30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48 patients with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78 patients with blood loss anemia. They were all symptomatic treated and took vitamin K1 preparation, among which 31 cases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 had taken surgery therapy. Expect for 4 severe cases the rest 78 cases healed and left hospital. Conclusions:Vitamin K1 is effective to the disease in the near future and those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 can choose surgery treatment. Pregnant women and infant can use vitamin K for prevention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Infant;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导致凝血机制障碍的疾病,根据发病年龄段不同,分为3型,其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见于1~3个月母乳喂养的婴儿,起病前常有腹泻和服用抗生素史。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1]1815的82例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我院病案室查出2006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住院病例82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小于1月的5例,~2月55例,~3月15例,大于3月7例;早产儿6例,足月儿76例;单纯母乳喂养79例,混合喂养3例。所有患儿均未预防应用维生素K制剂,均无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30例因不同原因曾使用过3~5 d抗生素治疗。

      1.2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突然,主要临床表现以哭闹、拒乳及进行性苍白最为常见。病前有腹泻史者19例;有婴肝综合征者7例;所有病例均有出血,皮肤粘膜出血13例、肠道出血16例、穿刺点出血5例,颅内出血者42例,其余6例为颅内出血合并皮肤粘膜出血、肠道出血或穿刺点出血;有颅内压增高者(呕吐、前囟饱满)3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48例(惊厥26例、意识障碍15例、脑疝7例);78例患儿有不同程度失血性贫血。

      1.3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小于60 g/L 11例,~90 g/L 52例,~110 g/L 15例,大于110 g/L 4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56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者26例;血小板计数全部正常;消化道出血者22例,大便隐血实验均阳性;头颅CT检查48例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实质出血11例;硬膜外出血4例;其余8例为多部位混合出血。

      2  治疗及转归

        本病一经确诊立即给予以下治疗:入院后均静脉滴注维生素K1 5~10 mg/d,连续3~5 d;输新鲜血浆或全血10~15 mL/kg,1次/d,1~3次;予以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镇静止痉;并发颅内高压、脑水肿、脑疝者给予制动,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内压;其它治疗包括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病情稳定后给予改善脑细胞功能等治疗。内科治疗51例,颅内血肿手术31例。其中1例在使用维生素K时出现休克,经抢救好转。除4例多部位出血伴脑疝者未完成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7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48例颅内出血中31例行手术治疗。对其中44例颅内出血患儿跟踪随访,共20例完成随访,均存在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

      3  讨论      维生素K不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或具体的凝血过程,而是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人体内所需维生素K 50%~60%来自肠内肠道细菌合成,另40%~50%是从食物中摄取。引起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很少(1~15 μg/L),远低于牛乳中含量(60 μg/L)[2];部分患儿有慢性腹泻,使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良,本组比例高达23%(19/82);部分患儿曾使用抗生素或患婴肝综合征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加重了维生素K的缺乏,本组比例为4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是婴儿期致残的重要原因,本组颅内出血发病率为58.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45%(20/44),4例放弃治疗者估计预后不良。此与有关文献报道相近[3]。这些数据表明本病所致颅内出血,近期疗效差,远期疗效不佳,易留下后遗症。    近年国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加上因“三聚腈胺”暴露出的婴幼儿牛奶安全问题势必使得母乳喂养更加广泛,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单纯母乳喂养致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可能出现上升的趋势。为预防本病的发生,根据发达国家和国内的经验,提前干预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本病的发生。现行的方法包括3种[4]:孕母预防、婴儿预防和哺乳母亲预防。(1)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生后口服2 mg或肌注1 mg,2~7 d后再口服2 mg或肌注1 mg;母乳喂养儿生后口服2 mg或肌注1 mg,以后每周口服2 mg或肌注1 mg,至添加各种辅食后。(2)指导母乳喂养的母亲口服维生素K,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浓度及婴儿血清维生素K浓度,从分娩后持续服12周,每日服5 mg比2.5 mg效果好。(3)对长期腹泻、营养不良、阻塞性黄疸以及肝病等婴儿重点预防。(4)对有早产先兆的产妇应继续注射维生素K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5)对使用抗生素,尤其用药时间超过5~7 d者可常规给予维生素K预防用药。上世纪90年代曾有人认为肌注维生素K可能增加白血病和癌症的发生率而主张改为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有的在出院前及满月后再服一次,后经多年对照观察证实维生素K肌注或口服均未增加癌症的发生率,因此现主张以肌注为妥[1]480。本组在使用维生素K1静脉注射时出现休克1例,虽经抢救好转,但应引起同道注意。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88.

      [3]Doneray H, Tan H, Buyukavci M, et al.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 16 cases Reviewed [J].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07, 18(6): 529530.

      [4]廖建湘.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 20(3): 133135.

    ↑上一篇:71例脑瘫儿医院感染分析
    ↓下一篇:止泻保童颗粒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