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关注小儿脑性瘫痪中西医康复疗法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0-03-04  浏览次数:582次

    作者:李晓捷    作者单位:154003 黑龙江 佳木斯,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脑瘫科,佳木斯大学儿童神经康复实验室 【关键词】  小儿 脑性瘫痪 中西医康复疗法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成活率的提高,社会、环境、各种病原感染等因素对脑功能的损害,使脑瘫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脑瘫的临床表现多样,可伴有多种并发症,目前其预防与康复治疗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脑瘫现代康复理论、技术和疗法的产生、发展不足百年,引入国内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仅有近30年的历史。而具有瑰丽宝藏的祖国医学对脑瘫的认识及治疗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脑瘫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相关因素,现将脑瘫归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范畴,以统一认识,指导临床工作。

      国内小儿脑瘫康复事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探索开创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人们开始探索和开展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国内康复人员先后多次前往国外学习脑瘫康复技术及评估方法,并在国内建立康复学术组织。此期间中医康复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共存,但对脑瘫康复治疗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临床上既能开展现代康复治疗,又能开展中医康复治疗的单位或机构寥寥无几。第二阶段称为“普及拓展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现代康复医学、中医康复医学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走中国特色的小儿脑瘫康复之路。此期间国内研究脑瘫的机构不断增多,并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合作,康复队伍日益扩大,涵盖了医学、心理学、工学、社会学等专业人员;各地还开展了较多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针刺、推拿等为代表的中医康复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脑瘫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能够开展中西医康复疗法的单位或机构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小儿脑瘫康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由第一阶段的少数机构设施,到几乎所有省会城市、部分基层单位和社区均能开展脑瘫的康复治疗,产生了医院式康复、集中式康复及社区康复三种康复模式。第三阶段称为“快速发展阶段”,即自21世纪初至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需求的变化、康复医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加强及国家、地方相应政策法规的建立等诸多因素,使国内小儿脑瘫康复事业得到了质的快速提升和量的飞速发展,中医康复医学逐渐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针灸疗法的头针、体针、电针以及各种灸法,穴位点按、小儿捏脊、脊背六法等推拿按摩手法,中药熏蒸、洗浴等系列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经络导频等根据中医理论制作的各类理疗器械的应用,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认知、智力水平的提高、运动功能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避免不良预后,回归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近15年脑瘫现代文献中根据发表文章数量排序显示,已形成了以黑龙江、河南、广东、上海、北京、辽宁等地区为中心的热点研究城市。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重点专科办公室的指导下,儿科协作组对主攻病种之一的小儿脑瘫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形成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临床验证方案,正在各协作组成员单位中积极开展验证工作,以总结规范临床路径,制定出脑瘫诊疗指南。这些工作对于总结评价中医康复疗法的临床疗效、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规范小儿脑瘫康复医疗行为、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彰显了国家层面对小儿脑瘫康复工作的重视。

      虽然近些年对小儿脑瘫现代康复医学、中医康复医学的应用与研究均取得了巨大成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但如何在东西方医学相互碰撞之际取长补短、把握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切入点,仍然是广大医学工作者、儿童康复工作者共同研究与突破的难点课题。在当今康复医学快速发展之际,在攻克脑瘫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历史进程中,在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儿童康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小儿脑瘫康复事业必将不断开拓、创新和发展。

    ↑上一篇:“脊背六法”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脊背部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郑健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经验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