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个案治验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0-03-24  浏览次数:496次

    作者:刘安雪,宋廷彦       作者单位: 155700 黑龙江饶河,饶河县中医院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在儿科属常见病,特别是新生儿,其出血疾病的危险性远比成人为高。现在因喂养不当而致新生儿消化道大量出血者却较罕见,也鲜见这方面的临床有关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儿,男,7天。因反复呕血、便血3天,于1996年12月28日入院。该患儿于出生后第3天,因多次大量喂食母乳及奶粉后,夜间哭闹,次日凌晨突然呕吐含大量新鲜血液的胃内容物,量约150 ml。继之排暗红色血便3次,每次量约20~30 ml不等。急去外院诊治,住院治疗3天,仍反复呕血、便血不止而来我院,以新生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

        12体格检查体温368 ℃,心率168次/min,呼吸36次/min,患儿面色苍白,哭声无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眼睑、面部水肿,呈重度贫血外观,全身皮肤干燥,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心率快,心音无力,无杂音,腹平软对称,无抵抗感,肝脾无肿大,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肠鸣音15次/min,无矿响音闻及,脐带脱落,无异常分泌物,四肢末梢发凉,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觅食反射活跃,拥抱、吸吮、握持反射存在。

        13辅助检查末梢血红细胞170×1012/L,血红蛋白50 g/L,白细胞148×109/L,中性08,淋巴02,出凝血时正常,大便隐血试验(4+),因患儿仅生后7天,又在急性出血期,故仅做胸腹联合单透,无异常发现,未做其他辅助检查。

        14诊断依据具体依据有:(1)有不当喂养史,多次过频喂食大量高浓度对新生儿不宜的奶粉后,出现呕血、便血症状;(2)腹部查体未检出有支持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先天性肠道畸形等阳性体征。同时,可排除感染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呼吸窘迫和心力衰竭等原因;(3)无家族性出血病史。

        15治疗方法先给予禁食水36 h,止血后恢复母乳,进食后当日又再次出血。重新给予禁食水48 h后逐渐恢复母乳和水;控制感染用青霉素80万u、氨苄青霉素05 g,每日1次静点;止血用维生素K15 mg、止血芳酸01 g,立止血015 ku每日1次静点;输入母血10~15 ml/kg,胃黏膜保护剂西咪替丁75 mg每日1次静点,同时给予扩容、纠酸(碳酸氢钠)、氨基酸、高糖、能量合剂、利尿剂、钙剂等一系列治疗。

        16结果患儿5天后病情趋于平稳,呕血、便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上升至120 g/L,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共住院14天,痊愈出院。随访10年身体健康。

        2讨论

        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地查体,有助于病因的分析和判断,对于迅速确定诊断、正确的治疗及预后评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生儿于出生后3~7天是胃液分泌亢进期,且出生1周后乳汁在胃肠内排空时间才缩短为7 h。该患儿出生后第3天于开奶8 h内,多次喂食大量母乳和高浓度的适用6个月以上婴儿奶粉,过量高浓度的奶粉进入胃内后,蓄积时间较长,使胃被动扩张,使胃黏膜形成一种高渗状态,致胃黏膜脱水、坏死、糜烂,使胃黏液-黏膜屏障遭到破坏,从而引起血管破裂而发病。

        绝对禁食水也是该病例治疗成功的关键一环。患儿在外院治疗3天没有禁食水而导致治疗失败。入我院后第一次禁食水36 h后,因恢复饮食过快而至再次出血。第二次绝对禁食水48 h后,逐渐恢复饮食而获成功。可见禁食水在该患儿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在禁食水期间应注意生理需要量的补充,以减轻患儿饥饿感,因饥饿会使胃肠蠕动加快而影响创面愈合。

        禁食后,饮食恢复一定要掌握好奶的浓度和量,一般应按正常比例浓度的奶粉或母乳再稀释2~3倍后,以小剂量喂食,逐渐增加食量及浓度至正常。这样即有利于被破坏胃黏液-黏膜屏障修复,又避免其再损伤。

        在治疗中除抗炎、补液、止血外,及时输入新鲜血液也是关键一环。该患儿因需输血量少(20~50 ml/次),血源难找,故在排除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程,采取直接输入母血的办法,根据患儿的病情及机体状态,随时调整输血量的多少,以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的状态。这种直接输母血的方法,对新生儿来讲,既方便,又争取了抢救时间,还避免了交叉感染,减少了输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实为一种快捷的好方法。

     

     

     

    ↑上一篇:小儿药物中毒临床分析
    ↓下一篇:小儿胃肠型过敏性紫癜48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