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卡马西平致多形红斑型皮疹1例

    发表时间:2010-03-31  浏览次数:576次

        作者:史强    作者单位: 100045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  多形红斑型皮疹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年龄12岁4个月,无家族、药物过敏史,无既往药物过敏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外院诊断为癫痫,患儿口服中药具体不详,1年内共抽搐5次,每次持续4~5 min,2006年7月底开始口服卡马西平0.1 g,bid,同时口服丙戊酸钠0.2 g,bid,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40℃,伴有呕吐,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就诊当地医院给予静点双黄连、病毒唑、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仍持续发热,2006年8月25日患儿开始自颈部出现皮肤红肿伴瘙痒,不伴疼痛,2006年8月29日波及全身,伴双眼水肿,口唇无明显糜烂,2006年8月30日就诊外院,诊断不详,给予病毒唑静脉给药2~3天,无明显好转,2006年9月3日在我院急诊治疗,诊断为“发热,皮疹待查”请皮肤科会诊,考虑为药物性皮炎(卡马西平)合并感染,给予静点阿奇霉素0.4 g治疗,收入我院皮肤科治疗,入院后患儿持续高热,入院查体全身皮疹,以头颈、四肢为主,躯干少见弥漫性红斑,四肢红斑呈现暗红色充血,双眼巩膜轻度黄染,腹部B超示肝脏弥漫性实质性损害。应用冬眠Ⅱ号灌肠,给予800 mg/d冲击治疗,共3天,后减为80 mg/d,共2天,后改为地塞米松10 mg/d,共2天,减至7.5 mg/d,给予丙种球蛋白共2 g/kg静点抑制免疫反应,入院第2天患儿体温下降不明显,并出现咳嗽、腹泻、烦躁的表现,转入PICU进一步治疗,给予阿奇霉素、古拉定等抗感染、保肝、补钙治疗,2006年9月10日患儿转回皮肤科,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抗炎症治疗,应用古拉定及促肝细胞生长素保肝治疗,口服洁维乐保护胃肠道黏膜,口服钙尔奇D补钙治疗,患儿于2006年9月11日无诱因出现抽搐2次,给予水合氯醛10 ml镇静、止惊治疗,考虑为癫痫,给予患儿鲁米那30 mg,q8h,硝基安定2.5 mg,bid,口服,2006年9月12日患儿转入神经内科治疗,2006年9月14日患儿症状较前有所加重,暂停用鲁米那,保留硝基安定,将地塞米松加量至10 mg/d,连用3天后减量至7.5 mg/d,2006年9月18日停用硝基安定,患儿皮疹减退轻,未发现瘢痕及其他后遗症。

        2  讨论

        卡马西平又名酰胺咪嗪,是咪嗪类抗癫痫和抗中枢神经药。卡马西平所致的重症药疹占第四位,为12.7%[1],多表现为重症多型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红皮病型,分析原因可能与其在体内存在多峰现象有关[2]。因此,早期足量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是必要的,这将有利于症状的控制和皮疹的改善,同时还应加强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皮损局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1  骆肖群,翁孟武.79例重症药疹病例临床回顾.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9(3):145-146.

        2  郑萍,胡敏燕,刘世霆.卡马西平吸收的多峰现象.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9,8(3):184-185.

    ↑上一篇:澳特斯佐治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下一篇:ITP患儿T细胞凋亡率及其与血小板抗体相关性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