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

    发表时间:2011-11-23  浏览次数:510次

      作者:王卢敏,杨月榕,王新康  作者单位:福建省老年医院心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对照组40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日立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测量颈动脉IMT,EDD。结果:高血压组动脉IMT明显增厚,平均(0.912±0.263)mm,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颈动脉,血管舒张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and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ation function of brachial artery in ag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and the brachial artery diameter were measured in 60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40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using B mode ultrasonography for evaluating th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endothelium vasodilatation function.Results:IM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0.912±0.263)mm in hypertension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and the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ation function of brachial artery was obviously impaired[average(9.15±1.03)%]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The increase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carotid artery and decrease of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ation function of brachial artery are early exp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ag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The aged;Hypertension;Carotid artery;Vasodilatation

      高血压病与血管硬化关系密切。近年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可作为预测早期心血管患病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检查学的研究表明,IMT的增加及血管内皮功能(EDD)降低,早于粥样斑块的出现,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本研究探讨高血压与颈动脉IMT、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高血压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高血压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高血压病程5~10年,年龄平均(69.3±7.3)岁。 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高血压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平均(68.9±6.9)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IMT检测:应用日立EUB-6500彩色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10MHz进行检测。患者平卧静息状态下检查颈总动脉至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处。观察动脉走行,管腔及管壁情况,测量颈总动脉内径(距分叉处1 cm为标准)、内中膜厚度,测3次,取其平均值,并注意内中膜的连续性,回声强度等;(2)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检测:受试者取仰卧位,右上肢外展15°,肘上2~5 cm处行肱动脉二维超声显像,取其纵切面,测量其心室舒张末期时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作为血管内径,每次分别测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每位受试者分别测量休息时、反应性充血的内径。在测定休息时的基础值(D0)后进行反应性充血实验;上臂以充气止血带保持其压力28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5 min,放气后1 min测肱动脉内径(D1)。整个测量均取同一部位。血流介导的EDD用百分数表示,EDD=(D1-D0)/D0×100%。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IMT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两组患者参数变化: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IMT,EDD有显著性差异(P<0.01),收缩压(SBP)两组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血管内皮功能(EDD)比较

      3 讨 论

      高血压在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使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增厚,是形成粥样斑块的病理基础,已成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IMT增厚是一种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伤性指标,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国外报道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高血压病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且血压的增高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本组研究发现随高血压水平的增高,IMT逐渐增厚,斑块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同时颈动脉彩超检查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粥样斑块和狭窄,其动脉内膜增厚多为偏心型,其粥样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管径急速伸展,血流产生漩涡,故脂质容易沉积。血小板易受损害,形成附壁血栓,增加内膜形成斑块。研究证实,随颈动脉IMT增加,发生心肌梗塞和脑卒中人数显著增多,颈动脉IMT在第5百分位数者是第1百分数者的3.9倍,颈动脉IMT每增加 1个标准差,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增加 1.36倍。荷兰Rotterdam研究同样也发现,颈动脉IMT与缺血性脑梗塞关系特别密切,颈总动脉IMT每增加0.15 mm,脑梗塞增加1.82倍[2,3]。颈动脉为大血管的一个窗口,可对其病变进行早期定性和定量诊断。

      近年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形态、功能损害共存的病变,功能损害出现于形态异常之前,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近年来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 EDD被广泛用于内皮功能的评价[4~6]。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一个早期改变。内皮细胞可生成一些血管扩张物质,主要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内皮细胞受损后 NO生成能力下降,内皮收缩因子,如内皮素相对地增多,引起舒张功能受损,血管痉挛,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内皮依赖性舒张是指内皮细胞在药物或生理性刺激时内皮细胞生成一些舒张物质,引起血管舒张,血流迅速增加。血管内皮结构完整性受损后,此功能减退或丧失。近10年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成为评价内皮功能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早期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

      【参考文献】

      [1]O’lery DH,Polak JF,Kronmal RA, et al.Carotid artery intima and media thickn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m and stroke in older adults[J].N Eengl J Med,1999,340:14

      [2]陈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11.

      [3]Wendelhag,Wiklund O,Wikstrand J.Atherosclerotic changes in the femoral and carotid arteries in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 occurrence[J].Arteriosclerosis Thromb,1993,13:1404.

      [4]Jeffy T,Ayan R,Kathleen A,et al.Peripheral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cting as noninvasive indica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2001,35:1843-1849.

      [5]李相芬,刘新群.高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2):145-146.

      [6]蒋树中,张义勤,励志洪.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内皮功能改变[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3):209-212.

    ↑上一篇: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
    ↓下一篇:动态心电图评价男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