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高血压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11-12-16  浏览次数:452次

      作者:魏以新,危月球,洪元红  作者单位: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EH)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200例乡村高血压患者和5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法分别测定其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正相关(P<0.05);高血压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收缩压和舒张压负相关(P<0.01);抑郁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负相关(r=-0.514,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抑郁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明显减退。

      【关键词】 高血压,抑郁情绪,认知障碍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有重要作用,除躯体症状外,抑郁症状也较为普遍。近年来一些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年时期血压升高与老年期痴呆的发生有关。中老年早期高血压患者即存在着认知功能损害[1]。本研究选取丽水市部分乡村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乡村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着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抽签法随机抽取丽水市莲都区和青田县的6个乡14个村,由经过培训的中心卫生院、乡卫生院临床医师对辖区内40~80岁的常住居民(居住该地10年及以上)1000人测量血压,以村为单位对其确诊高血压患者200人作为观察对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者50人作为对照组。对不同意填写量表、明确诊断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患、有酒精及安定类药物依赖和交流障碍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采用符合计量标准的台式水银柱式血压计,坐位测量,受试者测试前至少需安静休息5min以上。测试血压升高后,需再连续3d测试血压,连续3次测试的均值都在高血压范围内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另有在体检时血压正常,但过去曾诊断过原发性高血压,并且调查时还在服用降压药者,也应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1.2.2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ini_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3]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MMSE测试由20题共30项内容组成,包括:①定向力:②记忆力;③注意力及计算力;④回忆;⑤语言。测试成绩根据国内标准:文化程度为文盲组者MMSE的得分值≤17分,小学者(教育年限≤6年)MMSE的得分值≤20分,在初中或初中以上者MMSE的得分值≤24分为有认知功能缺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_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4]评估受试者抑郁情绪状况,以标准总分>50分认为存在抑郁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包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血压和SD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基本资料、血压和SDS评分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表2 两组MMSE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3 高血压患者SDS、MMSE总评分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表3 高血压患者SDS、MMSE总评分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分析注:表中值为相关系数r,表示P<0.01,△表示P<0.05

      2.4 高血压患者的MMSE与年龄(X1)、SDS(X2)、收缩压(X3)和舒张压(X4)作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发现MMSE与SDS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成线形回归关系,得直线方程为Y^(MMSE)=28.361-0.061X2-0.033X3-0.024X4,直线方程经方差分析F=34.631,P<0.01。

      3 讨论

      抑郁是一种情绪低落状态,许多报道证实高血压患者常伴有抑郁状态[5]。而近年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SDS评分明显增加并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而MMSE评分明显下降,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同时SDS评分与MMSE评分负相关。对于高血压导致的抑郁情绪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有:①持续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高血压患者存在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而抑郁也与该系统的过度激活相关[6]。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刺激[7]。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终生性疾病,部分患者对该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出现抑郁症状。另外抑郁常与焦虑相伴,久之可以引起血管阻力加大,使血压进一步升高。③老年期易出现抑郁,由于老年期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同时社会职能以及家庭结构、关系等的变化而促发一系列心理老化现象和行为,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不当以及内分泌免疫功能减弱。

      认知功能是人体大脑皮质重要的功能之一,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方面心理状态。脑组织作为功能非常活跃,但自身又无能量储备的器官,对氧和葡萄糖的缺乏非常敏感,而后者又与脑血流量关系密切[8]。既往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脑血流量减少,其中既有全脑血流量减少又有局部血流量减少,特别是在左枕和右额顶叶,其次是在左额颞和右颞枢区,这些变化都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9]。本文结果也显示,高血压患者在上述方面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我们研究还发现,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相关,患者的SDS评分越高,其MMSE评分则越低。国外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患者前额叶,颞叶及其他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功能低下有关[10]。因此我们推测高血压患者由于大脑局部脑血流的减少从而造成这些部位脑细胞的损害,从而导致了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同时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损害相互影响,使两者损害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不仅存在着抑郁情绪,而且认知功能减退;患者血压的升高是两者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两者又能进一步加重自身的损害。但高血压如何导致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Harrington F, Saxby BK, Mckeeith IG, et 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hypertensive and normotensive older subjects[J]. Hypertension, 2000,36:1079-108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 高血压杂志,2005,134(增刊):2-41.

      [3]汤慈美,王新德.神经病学[M].第7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42-343.

      [4]Zung WWK.A self_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 Gen Psychiatry, 1965,12:63-70.

      [5]Grisk O, Rettig R.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nd the kidneys in arterial hypertension[J]. Cardiovasc Res, 2004, 61(2):238-246.

      [6]Jerome A, Alan B, Harlan MK, et al. Depression and risk of heart failure among older person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 Arch Intem Med, 2001,161:1725-1730.

      [7]Levenstein S, Smith MW, Kaplan GA. 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men and women[J]. Arch Intem Med, 2001,161:1341-1346.

      [8]王顺华.脑功能性检查对不同分期高血压患者脑功能和脑血流变化的评估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11-3412.

      [9]Reinprecht F, Elmstahl S, Janzon L, et al. Hypertension and chang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81_year_old men: a 13_year follow_up of the population study “Men born in 1914”, Sweden[J]. J Hypertena, 2003, 21(1):57-66.

      [10]Tekin S, Cummings JL. Frontal_subcortical neuronal circuits and clinical neuropsychiatry: an update[J]. J Psychosom Res, 2002,53(2):647-654.

    ↑上一篇: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策略的变化与评估
    ↓下一篇:非药物疗法对高血脂患者影响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