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畸形斜颈28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02-29  浏览次数:499次

      作者:郭忠梅  作者单位:450007 河南郑州,郑州市第二按摩医院

      【摘要】 小儿畸形斜颈又称“歪脖”,多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后病变所致,但有别于骨骼结构异常和神经性创伤而造成的斜颈。在临床治疗中,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放松肌肉,再以正骨手法纠正骨骼错缝及改变神经根的位置,达到治疗目的。笔者近年治疗28例患者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

      【关键词】 小儿畸形斜颈;推拿手法治疗

      小儿畸形斜颈又称“歪脖”。多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后病变所致。但有别于骨骼结构异常和神经性创伤造成的斜颈。笔者所治28例斜颈均属产伤,包括:产道因素、产钳挤压、胎儿头位不正,胎儿在子宫内头向一侧偏斜,从而压迫阻隔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以致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有条索状肿物突起,头向患侧倾斜,下颌指向健侧。患儿眼、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头颈活动受限。根据上述特征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此病常用手术矫正处理,近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更具有优越性,所治2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病程5个月,最短20天;出生难产23例,顺产5例。肿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的9例,在中段的18例,在下段的1例。患儿发病左右之比,基本相等。治疗时间,最长4个月,最短20天,一般2~3个月。

      2 治疗方法

      小儿畸形斜颈的治法主要以局部推拿手法为主。其采用行气活血,化瘀散解,“以痛为疏”的治疗原则。其原理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渐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解除,条索状肿物消散或吸收。只要推拿手法所使得当,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1 治疗步骤

      2.1.1 常用手法 按揉推、弹拨碾转、搬位、拔伸旋转、取穴拍打等。

      2.1.2 常用穴位 大椎、肩井、开天门等。

      2.1.3 家长配合 嘱家长配合轻柔局部或热敷。

      另外,还要注意患儿头颈位置,如喂奶、睡觉时要用枕垫使头固定于矫正体位,助其矫正畸形。

      2.1.4 辅助治疗 如果肿物很大,在推拿手法操作后,可用半张活血镇痛膏,灸一刻云南白药帖敷肿处。

      2.2 操作方法 首先选好医患体位,充分暴露患处,以便于操作。

      2.2.1 按揉推法 患儿仰卧,医者用示指、中指、拇指由患侧缺盆穴向上按揉,推至风池穴。健侧相反,反复操作数遍。

      2.2.2 弹拨捻转法 先用拇指在肿物的周围反复进行弹拨,然后由拇指、示指拿其肿物,做两侧上下来回捻转数遍。

      2.2.3 搬拉法 患儿坐位,医者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推患侧头部,使头部尽量偏向健侧肩部,反复操作数遍。

      2.2.4 拨伸旋转法 医者用双手分别托起下颌和枕部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拨伸,接着向健侧旋转,反复操作数遍。

      2.2.5 取穴拍打法 揉大椎、风池、扶突,拿肩井、开天门等,然后轻轻拍打颈、肩、上背部结束。

      2.2.6 注意事项 施术时,要求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力求做到刚柔合一。

      每次治疗时间约15min左右。初期每天1次,病情重者可1天2次,到了中、后期,隔日1次或隔2日1次。一般15次为1个疗程,中间间隔7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个月。患儿第一胎,预产期提前14天,属顺产。生后十天,家长发现患儿头颈喜向左侧睡,头颈向左侧歪斜。右侧颈部有一个肿块儿,推之可动,患侧颜面发育不如左侧。患儿家长称,经服药治疗毫无效果,有关医院说需要患儿2~6岁后再行手术治疗。经熟人介绍,家长带患儿于2006年5月14日,前来就诊。经检查,患儿一般情况尚好,头颈向左侧歪斜,右侧胸锁乳突肌中段有1.5cm肿块,右侧眼面小于左侧,头颈向右侧活动功能受限。诊断为:小儿畸形斜颈,乃产前积压,淤血阻滞,脉络失和所致。用上法治疗5次,肿块逐渐变软缩小,10次基本吸收,15次全部吸收,颈部活动自如,头颈端正而痊愈。为巩固疗效,又治疗5次。5个月后随访,一切正常。

      4 讨论与体会

      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畸形斜颈机理,是根据前人在《医宗金鉴正骨新法要指》中曰:“按其经络以通愈闭之气,摩其涌聚,以散淤结之肿,其患可愈。”的理论,采用按揉推法,使局部产热,而促进血液循环,消散肌肉肿胀,改善营养供应;采用弹拨捻转法,能加速条索状肿物软化,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除,这是此病的重要手法;施以搬拉法,拔伸旋转法,取穴拍打法,能伸展胸锁乳突肌,解除肌肉痉挛,疏通经络,消炎镇静止痛,从而达到温通气血,矫正畸形之目的。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切记生搬硬转强拉,要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以能忍受为度,掌握好适当力量,全靠医者心里琢磨或手法的巧妙操作,才能达到像《医宗金鉴》所说的:“一旦临症,即出以内,巧它以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以获取最佳疗效。

      笔者认为:小儿正在生长发育时期,脏腑娇嫩,血气未充,固治疗小儿畸形斜颈越早越好,最佳有效期是生后1~3个月,3~6个月效果满意,6个月~1周岁患儿疗效次之。因此,对在6个月以下的患儿及时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是提高畸形斜颈治愈率的最有效措施,本方法无痛苦,效果满意。

     

    ↑上一篇: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检测及意义*
    ↓下一篇:浅谈婴儿母乳喂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