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比较

    发表时间:2012-03-01  浏览次数:554次

      作者:魏小丽,汪晶晶  作者单位:襄樊市中心医院儿Ⅱ科,湖北 襄樊 441021

      【关键词】 新生儿;穿刺采血;桡动脉;股静脉

      新生儿住院期间需要采集血标本进行相关检查,传统的静脉采血方法常无法一针采集足够的血液标本量,需再次甚至多次穿刺,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焦虑,影响诊治。因此需要摸索出更适合新生儿的采血方式,以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我科成功开展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8月-2009年2月住院新生儿资料220例,男120例,女100例,年龄1~28 d,其中采用桡动脉采血和股静脉采血的患儿各11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桡动脉采血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和平均采血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股静脉采血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1.2 采血方法

      穿刺方法:⑴桡动脉采血:患儿取平卧位,5 mL注射器连接5号半针头,操作者左手握住新生儿手部,掌面向上,使腕掌部伸仰约45°,右手扪及桡动脉搏动点,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方第2横纹处向桡动脉方向与皮肤呈10°~20°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即可抽取所需血量,按压止血。⑵股静脉采血:选用5 mL注射器连接7号注射针头。暴露新生儿一侧下肢,臀部垫高3~5 cm,助手固定新生儿双腿,并使穿刺侧肢体外展30°~45°并外旋,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及左手食指后,右手持针,以左手食指扪及股动脉搏动,在距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针头方向朝向股动脉内侧直刺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及空针位置,抽取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按压止血。

      2 讨论

      新生儿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且血管细小、充盈度差。长期以来选用股静脉采血[2],但由于解剖学关系,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常发生:⑴股静脉邻近会阴部,易被排泄物污染,消毒不严容易感染。⑵股静脉旁有股动脉、股神经伴行,易误伤。⑶股静脉属大血管,部位较深,穿刺后压迫不当易致巨大血肿及压迫症状。⑷由于股静脉部位深,不易一次穿刺成功,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造成血栓。⑸股静脉穿刺时大腿外翻及穿刺刺激易致患儿哭闹,甚至造成早产儿呼吸暂停[3]。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腕部易扪及桡动脉搏动,桡动脉易暴露、易固定,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简单易掌握,一人即可完成,成功率高且缩短了采血时间[4]。桡动脉穿刺安全,抽血后压迫止血容易观察,而股静脉不易观察穿刺点,如压迫不到位易出现血肿,针眼易被大小便污染,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如操作稍有不当易误刺入腹腔,而桡动脉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但在操作时应注意按压不可用力过度,以免影响上肢血液循环。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操作简单,易掌握,各项指标均优于股静脉采血,特别是冬天不用松解患儿衣物尤为实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损伤小,易被患儿和家长所接受。该法在新生儿采血方法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选静,胡安碧,李 锐.新生儿两种不同方式采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4):384.

      [2] 雷 明,索金兰,陶喜燕.小儿股静脉采血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2B):3 206-3 208.

      [3] 刘玉芬,王莉燕.新生儿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2):96-97.

      [4] 吴爱琳.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J].现代护理,2006,12(5):416-417.

     

    ↑上一篇: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下一篇: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检测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