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

    发表时间:2012-03-16  浏览次数:528次

      作者:汪祖来  作者单位: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普外科,广西梧州 543001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斜疝是儿童的常见疾病,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约有1%左右的复发率[1],需再次手术治疗。为降低手术复发率,我科从2003年2月起,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作了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03例,男性194例,女性9例。患儿年龄15天~13岁,平均4.1岁。疝嵌顿急诊手术26例,其中肠管坏死2例,择期行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177例。术中发现6例为滑动疝,另197例为普通斜疝。

      2.手术方法

      均采用下腹横纹切口,长约2 cm,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后横断,用一把止血钳横行夹闭近端疝囊以作牵引,边提拉边游离疝囊至见到疝囊颈处腹膜外脂肪上方约1~2 cm止,游离过程中因疝囊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操作简单且很少撕裂,再用另一把止血钳在尽可能高位钳夹疝囊,钳夹时使疝囊壁展开,减少皱折,继续用第一把止血钳牵引疝囊,用4#或7#丝线在止血钳近端连续“S”形贯穿缝扎疝囊,即相当于“外荷包”缝扎,在缝扎线近端再结扎一圈。嵌顿疝切开疝囊后先处理、还纳疝内容物,滑动性斜疝充分游离、还纳疝内容物后行疝囊重建,同法高位结扎疝囊。

      结 果

      本组203例,手术时间12 ~40分钟,平均18分钟;术中出血1~5 ml。术后阴囊血肿3例,未做特殊处理,均于术后6周内症状缓解。医源性隐睾1例,术后三月在外院行睾丸固定术,患儿术后第1~3天出院。术后169例获得随访3个月~5年,无一例复发。

      讨 论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斜疝与成人斜疝发病机制不同,因此小儿斜疝只要作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这是公认的治疗小儿斜疝的典型方法。手术方法很多,但核心均为尽可能高位结扎疝囊,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手术方法有腹部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儿常见、简单手术,但仍有1%左右的复发率,复发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游离疝囊未到内环口水平就结扎疝囊,未做到真正的高位结扎[2];②因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术中未将其游离就行结扎,从而使疝囊高位结扎不牢固;③滑动性斜疝未充分游离、还纳疝内容物及疝囊重建,即“低位”结扎疝囊;④由于一味追求小切口,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在作疝囊高位内荷包缝合时缝合不在同一水平面或无法做到高位缝扎,甚至很多手术者仅行简单“8”字缝扎疝囊。容易残留“小疝囊”致术后复发。本手术操作方法的特点有: ①游离疝囊简单、安全。操作时用第一把止血钳牵引疝囊后,只需用湿血垫沿疝囊壁向近端轻推即可轻松游离疝囊至高位,游离过程中因疝囊始终处于封闭状态,不需像常规方法那样将疝囊用多把止血钳提拉、左手食指伸入疝囊游离,具有操作简单、极少撕裂疝囊且不易损伤疝内容物等优点。②能做到真正的高位或超高位结扎疝囊。在行疝囊高位结扎时,大多数手术医师均用贯穿缝扎或内荷包缝扎。贯穿缝扎操作简单,对较小的疝囊效果肯定,但在疝囊颈大者,容易残留小疝囊致术后疝复发;而内荷包缝扎对大小疝囊结扎效果较好,但操作相对困难、易出现缝合线不在同一水平面而未真正做到高位结扎,特别是经验不足者易出现撕裂疝囊或针尖损伤精索等副损伤。本手术操作方法在用第一把止血钳牵引疝囊后,很容易在高位或超高位用第二把止血钳钳夹疝囊颈部,钳夹疝囊时注意将疝囊尽量展开、减少皱折,止血钳只需钳夹1~2齿即可避免夹破疝囊壁,在钳夹上方,可轻松行连续“S”形贯穿缝扎疝囊(即外荷包缝合),在缝扎线近端再结扎一圈加固,从而真正做到了高位或超高位结扎疝囊。本法对疝囊颈较大者优点尤为突出。滑动性斜疝在充分游离、还纳疝内容物、重建疝囊后同法处理。③降低复发率。由于该手术方法较好的避免了上述疝复发因素,真正做到了高位或超高位、牢固结扎疝囊,从而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医院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都采用了腹腔镜,但现阶段使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医院也不少,尤其是我国“新医改”和“新农合”的普及,很多基层医院均开展了此类手术,如何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手术关键。笔者认为,本组病例的手术方法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副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 建,余小炯.小儿腹股沟疝78例术后复发原因及防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26.

      [2]宫 莉,芮有臣.小儿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再手术治疗[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3):208-209.

     

    ↑上一篇:幼儿室间隔缺损术后两种机械通气撤机方法的效果比较
    ↓下一篇: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应用CPAP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