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3-08  浏览次数:549次

      作者:刘艳  作者单位: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双流 610200

      【摘要】目的:观察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将诊断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3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及对照组16例。结果: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止血治疗,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明显,P<0.01。结论: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关键词】 立止血 新生儿 上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疾病的并发症,多以急性胃黏膜出血(应急性溃疡)为主,常见于窒息、重度感染、颅内出血、休克等并发症。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休克、甚至死亡。迅速止血是关键。我科应用立止血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04年4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其中原发病包括新生儿窒息 2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诊断:患儿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吐暗红色或咖啡色样胃内容物和排柏油样便,经鼻饲管抽出咖啡色液体或鲜红色液体,查液体潜血实验(+)及大便潜血(+),无皮肤、脐部等其他部位出血,排除咽下综合征、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药物影响及全身出血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禁食、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应用维生素K1、止血敏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立止血,方法为立止血0.5 ku/次静脉推注,同时用立止血0.5 ku经胃管注入胃,并轻轻改变患儿体位,使药物与胃黏膜充分接触,每日1次,连用1 d~3 d;对照组用西咪替丁5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连用3 d。用药期间每8 h抽吸胃液1次,每日送大便1次~2次,做潜血试验。

      1.3 疗效标准

      显著:用药48 h内出血停止者(胃管内未再抽出血性液体,大便转黄);有效:用药72 h内出血停止者;无效:用药72 h后胃管内仍有咖啡色样液体或黑便者;平均止血时间按大便转黄、粪便潜血试验阴性为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1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16例,显效3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疗效比较表注: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3 讨论

      新生儿期胃肠黏膜娇嫩,胃黏膜屏障功能不完善,易损性高。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机体在应激因素如严重创伤、缺氧、败血症、休克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代偿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胃肠道血管平滑肌收缩,胃肠黏膜血流减少,导致黏膜代谢障碍。胃黏膜屏障破坏,胃黏膜损伤,加上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进一步损伤胃黏膜。由于直接刺激迷走神经核,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H逆向弥散,刺激胃壁组织胺大量释放,胃酸分泌更加增多,从而进一步加重胃黏膜损伤。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可因量大危及生命,且影响早期胃黏膜内营养的进行。长期禁食将造成黏膜刷状缘萎缩。肠内营养能刺激和保持胃肠黏膜的完整性。有利于小肠蠕动的成熟,增加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减少血清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减少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因此早期控制出血,恢复肠内营养有着重要意义。

      本病多在病程2 d~3 d出现,且是病情的严重阶段,应用常规止血药甚至输血效果差。立止血是从南美一种毒蛇的毒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血液凝固酶,经分离和提纯的血凝酶,它具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前者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包括血小板因子Ⅲ(PF3)在内的系列凝血因子,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1单位。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在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后者是由于释放PF3引起,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因而促进凝血过程。小剂量使用时,不会使血管内的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故作为止血药仅具有止血功效,血液的凝血酶原数量并不因此增高,所以无血栓形成的危险。立止血具有显著的止血功效,可多种途径给药。且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随不同给药途径而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治疗时,可同时使用两种途径给药,既可迅速起效,又可持久作用。因此,立止血适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及炎症所引起的急性出血,糜烂的多种出血。对新生儿窒息、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所致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且尚无副作用发生,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佟琳如, 万瑞香.儿科药物的临床应用[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

      [2]陆珍.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7(4):285-286.

      [3]何宗明.立止血在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7):898.

     

    ↑上一篇:毒鼠强中毒救治42例体会
    ↓下一篇:非营养性吸吮对胃肠出血新生儿功能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