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经静脉撕开鞘安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器4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21  浏览次数:486次

      作者:陈宇,孟召辉,文兴扬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60医院心内科,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目的 探讨经静脉撕开鞘安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器的应用价值及长时间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静脉撕开鞘安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器临床资料。结果 经静脉撕开鞘安置临时起搏器未发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的经6F动脉鞘送入比较,经静脉撕开鞘安置具有有简单易行、安全性好、固定好、不易发生感染、安置时间明显延长等优点。方便患者行动,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

      【关键词】 静脉撕开鞘,静脉,心内膜;临时起搏器

      在临床内、外科工作中,部份患缓慢性心律失常需人工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由于病情的危重及条件的限制,不能在X线下实施者可在床旁经撕开鞘送入漂浮电极导管,条件许可者可在C臂下经撕开鞘送入普通电极导管,成功置入电极可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和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安置临时起搏器病例48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经我院行经静脉撕开鞘安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共48例,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34~81岁,病因:外科手术伴有明显窦缓或II度以上的传导阻滞,心肺复苏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明显窦缓,II度II型及III度房,窦性停搏,其它有临时起搏器安置的指征者。

      1.2 方法

      深静脉入路首选经左右锁骨下静脉,若穿刺不成功可选择右侧股静脉,患者去枕平卧,连接心电监护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根据血液的压力及颜色肯定为静脉后送入送入J型导丝达右心房中部,沿导丝送入静脉撕开鞘,完全送入后拔出内芯及导丝,送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在X线下到达右心房中部旋转导管进入右心室,将电极尾端与临时起搏器相连,打开临时起搏器并以起搏电压5V,感知灵敏度2mv,起搏频率高于自身心率的10~20次/分起搏,调整电极并观察心电监护仪出现心室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表现为类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心电图表现出电轴正常,但出现均匀的设定频率时,可以考虑电极安置成功,观察无脱位时可以按住电极线撕开静脉撕开鞘,并缝线固定于皮肤,外贴无菌敷贴,若床旁安置者漂浮电极导管从锁骨下穿刺点至三尖瓣口的距离大约为30cm,从股静脉穿刺点至三尖瓣口的距离大约为40cm,出现均匀的设定频率时,可以考虑电极安置成功[1]。

      2 结 果

      经静脉撕开鞘临时起搏及电极导管留置时间均超过5天以上,最长时间为21天,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术后电极脱位导致起搏与感知功能不良,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血气胸,无局部及全身的感染,出血血肿,动静瘘等血管并发症。

      3 讨 论

      与动脉鞘比较,静脉撕开鞘安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具有固定好,电极不易脱位,消毒及换药方便,不需要每天给予动脉鞘内更换肝素,减少了工作环节,减少了感染途径,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便于重症患者的活动,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大大的提高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了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操作训练的心脏科医生来说,手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能及时中止恶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治疗阿斯综合征等严重症状并为进一步治疗措施争取时间[2],特别适用于疾病危重,围手术期转院等情况,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手术前后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签署手术同意书即可实施。送入临时起搏电极时将电极与临时起搏器连接并以起搏电压5V,起搏频率高于自主心率10~20次/分,送入并调整电极观察心电监护出现心室起搏,撕开静脉撕开鞘,并固定电极于胸壁或腹股沟区[3],因此与传统的经6F动脉鞘送入,经静脉撕开鞘安置具有有简单易行,安全性好,固定好,不易发生感染,安置时间明显延长,方便患者行动,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4]。

      【参考文献】

      [1]李淑敏,刘中梅,韩明华,等.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2(1): 78~80.

      [2]江观玉,施小燕.临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9):12~13.

      [3]周丕明,黄偕文,陈珏通.经股静脉插入非气囊临时起搏电极深度的三点估测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3):77~79.

      [4]黄建飞,施海峰,王世襄,等.经股静脉心室标测电极行床旁临时性心脏起搏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2): 57~58.

    ↑上一篇: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