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SSE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568次

      作者:王丽,熊磊,王松梅,罗滢,许树宇,刘玉萍  作者单位:1.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 650031;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中医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以病例为中心的SSE(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诊治演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理论的教学,以《中医儿科学》教学为例,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测试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论述基于SSE模式的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模式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SSE模式,中医儿科学,临床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适应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型人才,而在3年制大专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由于学制有限,中医临床理论课程所占的学时比例较少,而且不易学懂,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不要说是能力的培养。中医学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学生既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自如地运用知识,课题组根据中医学临床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将SSE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探索研究。SSE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诊治演习(Study independendcy—Seminar—The exercise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模式”, SSE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临床能力和自学能力)[1]。拟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新的教学模式也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为3年制大专的中医教学方法探索一条全新的人才培养之路。

      1 研究对象

      以2005级中医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化的方法抽取1班作为对照组,3班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用SS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两组均由课题组相同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师资均为双师型。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调查分析;对两组的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笔试的成绩进行对比评价。

      2 SSE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

      2.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的提示下进行自学,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由课题组集体制定自学提纲,将每个系统中常见多发疾病分别选1~2个作为自学内容,如肺系疾病中的感冒、肺炎喘嗽,脾系疾病中的泄泻、疳证。给出自学提示,列出参考书目、思考题,并附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文书书写格式范例,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住院记录、临时医嘱、长期医嘱单、化验单、处方等。课前发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2.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精讲、讨论、重点难点导析、答疑、诊治演习相结合来完成。

      2.2.1 精讲

      精讲内容限于难点、临床经验和讨论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电子教案、医学视听教材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动、色为一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2.2.2 讨论

      讨论围绕思考题进行,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依靠集体的智慧,在争鸣中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来同化当前的新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聚焦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动态的、和谐的、平衡的、互动的、相互联系的环境之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求知天性和主动性,会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努力。学生在讨论中会相互激励,产生许多创造性的、实用性的甚至是高质量的设想,并会提出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案。如“小儿泄泻”一病,大便呈水样时,临床上用“利小便,实大便”之法,往往收到佳效,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就会提出“患儿若有脱水情况存在,‘利小便’会不会加重脱水?”“针对小儿的体质特点‘四不足,三有余’,此法在运用时的注意点是什么?”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小儿体质特点、疾病病理本质、正邪关系等,通过对问题的辨析,如何来理解“泄泻”各阶段的病机特点,灵活辨证,适时佐以“利小便,实大便”之法,提高临床疗效。

      2.2.3 重点难点导析

      如“肺炎喘嗽”,难点是病因病机、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重点是证治分类。在进行重点难点导析时,病因病机通过示意图形式,常证与变证的演变与转化通过案例式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证治分类时,指导学生注意分清主证、兼证,针对小儿幼稚之体、易虚易实、变化多端的特点,强调必须切实注意辨证求因,从因论治。注意小儿肺炎初期切不能忘宣肺解表。中期,里邪壅盛,在开肺平喘的同时,针对实热邪气,不能仅扬汤止沸,更不可闭门留寇,而要釜底抽薪,上病下取,通腑泄热。后期培土生金,兼清余邪。同时注意活血化瘀法在肺炎全程的运用。还要注意在治疗中如何体现既病防变的思想等。通过指导分析,学生加强了对难点的理解,加深了对重点的把握。

      2.2.4 答疑

      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讨论互动中会提出许多问题。如肺炎喘嗽的病机是邪气闭肺,“开肺”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在咳喘初期,为什么要贵在“疏风宣肺”?如针对不同体质的患儿,“麻杏石甘汤”在不同分型的加减运用中麻黄的用法、寒性和热性药物的比例如何?如“开肺”“宣肺”和“肃肺”的含义,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等等。教师在答疑时注意激活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将前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看能否用这些学生把握的知识解析所提的问题。而不是学生问什么就直接答什么。通过分析解答,学生可以深入把握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变化过程,如对“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凡咳喘初起,切不可误用寒凉及滋阴之药,闭其肺窍为害不小,俱以表散为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理解辨证论治的精髓。而不仅是停留在何主证用何主方之肤浅的记忆上。

      2.2.5 诊治演习

      诊治演习分别在课堂和课后共同完成。课堂上,在诊治演习情景中,将原有抽象、逻辑、文字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病案为例,课前精心设计模拟好诊疗过程,教师针对案例,再创造出诊治疾病的场景,学生可从收集病史开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问病史、查体,学会客观、准确、全面地获取四诊信息,并能提出辅助检查计划,讨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课堂上教师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操纵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时具有可思考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投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十分自觉地把相关的横向、纵向的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如针对“水肿”为主诉的病例,学生收集整理四诊资料后,进行鉴别诊断,学生就要熟悉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若排外其他原因,确定为肾性水肿,还必须确定是肾系哪一种病出现的水肿: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明确西医诊断后,再根据患儿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个体特征、症状表现,四诊合参,对其病因、病机、症状、病位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当下的“证”,明了疾病下一步可能发展的趋势(这对“不治已病,治未病”有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体会到三辨论治(辨证、辨病、辨症)的临床意义。通过诊断、病证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讨论,最后放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的使用上,课后继续完成住院病历一份,写出模拟临时、长期医嘱单、开出处方。如此可很好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考试

      在校临床理论学习阶段,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考试考核。考试的内容可围绕国家中医临床助理医师的内容,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题型有单选、多选题、问答和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技能笔试考试主要包括病历采集、书写,查体,基本操作,中医辨证分析,疾病的病证诊断(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考核学生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病史采集试题:“请你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以上主诉(主诉:腹泻2 d),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病例分析涉及到辅助检查的项目,同时可测试对辅助资料的分析能力。

      3 效果分析

      3.1学生对SSE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于SSE教学模式的态度,我们从参与SSE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组5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形式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包括学生对基于《中医儿科学》课程采用SSE教学模式的态度、评价。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3.2 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

      在校阶段试验研究结束后,为了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我们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了《中医儿科学》理论、临床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笔试考试。结果见表3。 表1学生对《中医儿科学》课程“SSE”教学模式的态度表2 对综合能力培养的评价调查情况表3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 讨论

      SSE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普遍对SSE教学模式及其效果持积极的态度。教育的根本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性人格,而不是依附性人格,要以创造为本位。创造力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环境的熏陶,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该模式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其优点在于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既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又会运用知识,并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1]。以上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在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中运用SSE模式进行教学将是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本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知识渊博,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实践,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教师必须自己去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对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也是极其有益的,所谓教学相长。

      SSE教学模式在专科中医学的教学探索也只是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以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去解决、完善,如在实施过程中,因环境不同,对象各异,有时情况复杂多变,其中表现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模式,心理准备不充分,少数表现出焦虑,尤其在自学和讨论环节中较为突出;查阅资料的途径、手段、时间有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观念有待提高;支持完成该模式硬件设施需补充;实习基地紧张;评价的手段和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提炼、丰富和延伸,探索出一条为基层培养中医实用型人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君邦.临床教学“SSE”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5:36-37

    ↑上一篇:中药敷脐佐治小儿秋季腹泻7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药复感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