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防哮颗粒防治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16  浏览次数:588次

      作者:邢向晖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摘要】目的探讨防哮颗粒对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理。方法将9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防哮颗粒(中药治疗组)、固本咳喘片(中成药对照组)口服,普米克都保(西药对照组)雾化吸入,观察患儿用药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呼吸道感染次数、肺功能的变化及对患儿气道炎性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并统计3组之间的疗效。结果防哮颗粒的总有效率为93.33 %,在减轻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减少感冒次数等方面优于两对照组;在改善肺功能方面与普米克都保的疗效相近,而明显优于固本咳喘片(P<0.01);并能降低哮喘缓解期儿童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EOS、免疫因子IgE的含量,抑制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提高IgA、IgG、IgM水平,增强患儿免疫力。结论防哮颗粒通过抑制气道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改善其肺功能,从而达到防治本病的目的。

      【关键词】 儿童哮喘缓解期,防哮颗粒,临床研究

      目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常能得到较好控制,但有关哮喘缓解期预防其复发的方法较少。2005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们应用自拟的防哮颗粒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30例,并同固本咳喘片治疗的30例、普米克都保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儿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随机分为中药(防哮颗粒)治疗组、中成药(固本咳喘片)对照组和西药(普米克都保)对照组。中药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3岁4例,3~5岁15例,6~12岁11例;病情轻度者22例,中度7例,重度1例。中成药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3岁5例,3~5岁15例,6~12岁10例;病情轻度者20例,中度8例,重度2例。西药对照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3岁3例,3~5岁17例,6~12岁10例;病情轻度者21例,中度8例,重度1例。从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分析,3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型、肾气亏虚型的辨证标准: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尿频遗尿、下肢欠温、形寒畏冷、山根发青,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1.3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哮喘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者。②年龄在2~14岁者。③病程>4周者。④进入缓解期后未服用任何药物者。⑤知情同意者。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口服防哮颗粒,基本方为黄芪、蛤蚧、五味子、熟地黄、淫羊藿、白术、陈皮、清半夏、黄芩、丹参、防风,由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按正交试验法筛选工艺,以最佳流程制备,8 g/包,每克药相当于原药材约2 g。≤6岁4 g/次,7~11岁6 g/次,≥12岁8 g/次。均每日2次,口服。中成药对照组口服固本咳喘片, 0.4 g/片,≤6岁1片/次;7~11岁2片/次,≥12岁3片/次。均每日3次,口服。西药对照组吸入普米克都保:100 μg/吸,≤6岁100~200 μg/d,7~11岁200~400 μg/d,≥12岁400~600 μg/d。分1~2次吸入。以上各组均3月为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1个疗程后继续观察半年。

      2.2观察指标

      ①治疗及随访半年后总疗效。②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③治疗前后症状、体征。④实验室检查:外周血EOS计数、免疫球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肺功能检测(以上各指标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1次)。

      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哮喘防治策略[2]修订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原为频繁发作,经服药3月后,3~6月未复发者;经服药今年与往年同时期比较未复发者;服药后理化指标明显好转者。显效:服药3月后,3~6月内发作次数减少2/3,再次发作咳喘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3以上者;服药后今年与往年同时期比较发作次数减少2/3以上者;服药后理化指标好转者。有效:服药3月后,3~6月内发作次数减少1/3,再次发作咳喘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4以上者;服药后今年与往年同时期比较发作次数减少1/3以上者;服药后理化指标稍有好转或无变化者。无效:服药后无变化者。

      3.2治疗结果

      3.2.1 治疗及随访半年后各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1。

      3.2.2 治疗前后各组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

      见表2。

      3.2.3 治疗后各组症状、体征情况比较

      见表3。

      3.2.4治疗前后各组患儿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见表4。

      3.2.5治疗前后各组患儿外周血EOS计数比较

      见表5。

      3.2.6治疗前后各组患儿血清TNF|α含量的比较

      见表6。

      3.2.7治疗前后各组患儿肺功能变化比较

      见表7。表13组患儿治疗及随访半年后总疗效比较 表23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两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表33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的比较表43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比较表53组患儿治疗前后EOS计数比较 注:与两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表73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2.与中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4 讨论

      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 %~3 %,个别地区高达5 %,同过去10~20年相比,哮喘的患病率增加了1倍以上。哮喘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对患儿家庭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儿童哮喘若控制不良,往往可迁延不愈,成为终身疾患,所以积极防治极其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痰瘀互结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缓解期肺、脾、肾三脏不足为本病的根本,尤以肺、肾二脏虚损为主,脾虚为辅,兼有痰浊、瘀血存在。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确立“补肾培元、益气固表、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经过大量临床应用,筛选有效药物组成防哮颗粒。方中黄芪补肺气、益卫气;蛤蚧补肺气、纳肾气。两药合用共为君药,外御卫表,内养正气。五味子上敛肺补肺,下滋肾敛阴,助黄芪、蛤蚧补肺益肾涩精,为臣药。熟地黄、淫羊藿补肾阳、滋肾阴,以培先天;白术、陈皮、清半夏温补脾肺,理气化痰,以滋后天,共为佐助之品;黄芩清肺热,且防黄芪、蛤蚧、淫羊藿、半夏之辛、燥、温热太过,为佐制之品。丹参活血行血以走里,防风辛散透表以走表,如是则气血运行于表里之间,卫气充斥于一身上下,引诸药通达于表面上下,共为使药。诸药合用,补肾固本,益气固表,化痰祛瘀,佐以清热,虚实并治,标本兼顾。重在益气固表、补肾培元,调理脏腑功能,祛除痰源、铲除宿根,使正气充沛,气血调和,抗病能力增强,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治作用,最终根除哮喘。

      现代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反应使气道发生可逆性狭窄、阻塞以及气道的高反应性,气道重塑是其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无论在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这种慢性炎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儿哮喘缓解期仍存在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的气道功能损害[3]。而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内环境紊乱是哮喘发生的根本原因。临床研究显示,防哮颗粒能明显降低哮喘缓解期患儿外周血EOS及血清中TNF|α的含量。说明防哮颗粒可抑制气道变应性反应,减轻气道炎症,对哮喘缓解期气道炎性损伤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防哮颗粒亦能明显改善患儿FVC、FEV1、PEF、V50、V75各项肺功能检测指标(P<0.01),与中成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提示防哮颗粒可减轻哮喘缓解期儿童的气道阻塞,恢复小气道功能。而且防哮颗粒能明显升高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中IgA、IgG、IgM水平,降低IgE水平(P<0.01);减少哮喘缓解期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说明防哮颗粒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哮喘发作。其疗效机理与抑制气道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等多个环节有关,表明防哮颗粒是儿童哮喘缓解期安全、有效的防治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

      [2]张家骏.哮喘防治策略[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7-38.

      [3]张在珍,黄萍,陈志敏,等.杭州市800名健康儿童常规肺功能测定[J].浙江医学,1992,14(1):6-7.

    ↑上一篇:温肾布阳法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9例临床应用
    ↓下一篇: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