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儿童早教门诊婴儿抚触体位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21  浏览次数:654次

      作者:高静,王春妃,李云,刘亚平,吕桂玲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关键词】 早教门诊;抚触;体位

      【中图分类号】 R 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0)19-2737-01

      婴儿抚触是用双手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科学的、有规则、有次序的轻柔爱抚与抚摩[1],是对婴儿及家庭非常有益的、简便实用的一种护理技术。为探讨婴儿抚触的最佳体位,我们在早教门诊对出生42 d的婴儿连续进行5 d抚触,对不同体位抚触时婴儿的舒适度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儿童早教门诊接受早教的100例婴儿,日龄40~45 d,体重2 510~5 500 g,婴儿健康,出生后未接受过抚触。将婴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婴儿出生后42 d到早教门诊复查时开始进行抚触,吃奶1 h后,先进行水疗,婴儿安静、愉快的状态下进行,15~20 min/次,1次/d,连续进行5 d。

      1.2 抚触方法 室内温度28~30℃,湿度50%~60%[2],室内播放轻音乐,操作者清洁、温暖、润滑双手,对照组按正规国际标准抚触方法进行操作,即婴儿先仰卧位抚触,按摩头面部、胸腹部、四肢、手和足,然后再俯卧位按摩背部;观察组则先俯卧位抚触按摩背部,再仰卧按摩头面部、胸腹部、四肢、手和足。操作者充满爱意,抚触的同时配合语言交流。

      1.3 观察项目 在相同条件下,由早教门诊的护理人员操作,观察2组在抚触过程中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并对两种不同体位抚触头部、躯体时婴儿状态进行比较。婴儿表情平静、自然、满足,为安静状态;婴儿眼神灵活,与其交流时表情愉悦为舒适状态;婴儿哭闹,四肢活动增加,为哭闹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婴儿抚触头部安静、舒适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儿抚触躯体安静、舒适者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最初抚触不同部位婴儿反应的比较n=50,例(%)

      组别抚触头部安静、舒适哭闹抚触躯体安静、舒适哭闹

      观察组38(76)*12(24)45(90)*5(10)

      对照组27(54)23(46)12(24)38(7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在婴儿出生最佳的时机,以最好的方式,通过系统地抚触,可以满足婴儿皮肤饥渴感,增加舒适感和安全感,增加母婴交流,稳定婴儿情绪,促进婴儿生长发育[3]。本文采用先仰卧后俯卧进行抚触优点如下。

      3.1 先俯卧后仰卧位抚触时婴儿更安全、更舒适。本文采用先仰卧后俯卧进行抚触优点如下: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姿势是胎头俯屈,颈部贴近胸部,脊柱略向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胎儿娩出离开母体,失去了在宫内安全、封闭的环境。通过对婴儿的抚触,提供了延续在母体内接触羊水、宫壁的感觉和维持安全感的环境,因而在进行婴儿抚触时采用俯卧位,婴儿感觉安全、舒适,表现为安静、不哭闹,然后仰卧位抚触婴儿更愿意接受。婴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形成,轻微刺激可产生全身应答反应,即泛化反应。这种反应多在婴儿仰卧位时出现[4]。先以仰卧位进行抚触时,婴儿全身裸露缺少襁褓和襁褓产生的安全感。所以当把婴儿置于抚触操作台上进行抚触时,婴儿本能地出现拥抱反射、哭闹,当婴儿从仰卧位改为俯卧位继续抚触时,又有部分婴儿表现出安静状态。本文结果表明了抚触婴儿头部与躯体的安静、舒适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1)。

      3.2 先俯卧后仰卧位抚触易被年轻父母接受。初为人父母,如何呵护婴儿是年轻爸爸妈妈所面临的新课题,如果在抚触时遇到孩子哭闹,父母常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因而终止抚触。当看到婴儿采取俯卧位抚触时表现出安静、舒适的表情,其父母更愿意接受此项技术,在抚触的同时再辅以语言交流,更加密切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爱的传递,从而促进婴儿身、心的健康发育,也利于促进父母有信心坚持做好婴儿抚触。

      【参考文献】

      1 李秀红,静进.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21123.

      2 赵华丽,王海霞.抚触对婴儿身高影响的临床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20.

      3 霍迎难,张小平.婴儿抚触的体位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63.

      4 鲍秀兰主编.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第1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256257.

    ↑上一篇:血清胱抑素C对小儿急性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
    ↓下一篇: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