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6例心电图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5  浏览次数:675次

      作者:秦祖芳,汤菊香  作者单位:湖北省随州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进行观察,并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以心律失常最常见,其次为ST段及T波改变,传导阻滞少见,经治疗后,大部分心电图改变消失,仅2例有偶发室早。结论:虽然心电图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用药、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6例,结合临床对其心电图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15岁,平均7.6岁,全部病例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1.2 方法:采用日本9020型心电图机,走纸速度25 mm/s,多次心电图复查。

      2 结果

      本组36例均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100%):①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20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9例;②ST-T改变:ST段下移10例,ST段上升与T波成向上的单向曲线1例;③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④QRS波群时限延长1例。临床转归:35例经临床治疗后,康复出院,出院时,心电图仍有偶发室性早博2例。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性反应,会出现心电图改变,其原因:①心肌不同程度缺血、损伤、坏死,产生异常的心肌动作电位,会出现T波倒置,ST段偏移及异常Q波;②病毒侵犯心脏传导,影响其自律性、应激性及传导性,导致各种心律失常;③心室除极和复极影响,引起低电压及Q-T间期延长,因此病毒性心肌炎时心电图改变常为两种以上同时存在,呈多样性。大多数随病情好转而消失。

      本组36例,最常见为心律失常(97.22%),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因发热、感染等原因所致,故特异性不高,经治疗后,全部消失,其次为室性早搏(呈联律6例),室性早搏呈联律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最显著的心电图改变之一,本组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说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侵犯心室肌,而对传导系统侵犯较少,这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不同。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以ST-T改变及传导阻滞多见。

      ST-T改变,ST段偏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与病情轻重相关,本组以ST段下移多见,急性期时心电图出现ST-T改变与高热、热量不足、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末梢循环等心脏外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视为心肌炎引起,故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分析,ST段上升与T波融合成向上单向曲线,预示着病情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QRS波群时限延长是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组1例5岁儿童,发病早期,心电图表现QRS波群时限延长,且ST段上升与T波融合成向上单向曲线,并发心力衰竭,经全力救治痊愈,故对上述两种异常心电图同时存在者,提示病情危重。

      心电图检查安全、经济、实用,对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用药、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心电图检查无特异性,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心电图变化,方能提高心电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

      [2]杨希晨,王凤鸣,赵乃王争,等.病毒性心肌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27.

    ↑上一篇:泛福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下一篇:导平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腰腹肌力低下的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