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骨髓腔输液在新生儿急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9-04  浏览次数:633次

      作者:陶亚梅 兰鹏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儿科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新生儿;急救

      临床急救中,能否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成功与否。危急情况下,建立急诊输液通道的最佳方法为骨髓腔输液[1],可作为传统静脉输液的首选替代途径,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技术。2006至2010年,我们试用骨髓腔输液抢救危重新生儿8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3例;基础疾病新生儿窒息4例,闷热综合征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重度肺炎合并心力衰竭1例。入院时呼吸微弱并心跳缓慢3例,呼吸心跳停止2例,惊厥持续状态1例,休克2例,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或90 s内未能穿刺成功者应用16 G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

      1.2 方法

      助手协助固定患儿平卧,下肢呈屈曲状,将胫骨部位垫高,取胫骨粗隆下1~2 cm为穿刺点,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戴手套、铺巾,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上下皮肤,右手持穿刺针(16 G骨穿针)从穿刺点垂直进针,有突破感后拔出针芯,用20 ml注射器回抽,有髓液抽出,即证实在骨髓腔。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穿刺针,接上液体。输液种类包括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血液、抗生素、肾上腺素、阿托品、葡萄糖酸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肝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苯巴比妥、安定、右旋糖酐等。输液速度3~10 ml?kg-1?h-1,一般维持1~5 h,最长20 h。在外周循环改善后立即建立外周静脉通道。

      2 结果

      均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获得通路时间30 s内,经综合抢救成活6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其并发症。治愈6例经随访均无局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

      3 讨论

      重症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良,往往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延误抢救。骨髓腔是由网状的海绵静脉窦状隙组成,经中央管、滋养静脉和导静脉与血液循环相通。因此,输入骨髓腔内的药物和液体可迅速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小儿解剖生理具有特殊性,年龄越小,红髓越多,血液循环越丰富,故骨髓腔输液是新生儿应用急救药物的一种有效的静脉替代途径,器械容易获得,普通骨穿针即可进行,特点为操作简便,可在30 s完成;解剖标志易于识别,穿刺成功率高[2]。且并发症少,为减少并发症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应注意:禁止在感染部位及骨折侧肢体穿刺,严格无菌操作,高渗及刺激性强药物予以稀释后应用,定时观察远端血供及局部有无液体渗出、皮肤变色等情况,骨髓腔输液不应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24 h,拔针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肿胀、感染征象及下肢活动情况,随访注意有无骨髓炎发生。

      【参考文献】

      1 樊寻梅主译.儿科急诊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23.

      2 韩建秋.骨髓输液在危重病儿中的应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5:378-382.

     

    ↑上一篇:高危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临床病因学分析
    ↓下一篇:929颗儿童恒牙窝沟封闭剂脱落原因及患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