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性早熟合剂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25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10  浏览次数:604次

      作者:张颖1,何雯1,马永红1,邰仙桃2  作者单位: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32;2.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3.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目的观察性早熟合剂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45例,单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例采用性早熟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丹栀逍遥丸,两组均6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实验组痊愈5例,显效7例 ,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0 %;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4例 ,有效 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LH峰值/FSH峰值、E2水平明显下降,乳房直径也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性早熟合剂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疗效肯定。

      【关键词】 性早熟;性早熟合剂;女童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疾病,表现为青春期提前启动,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其中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患儿最为多见,占性早熟的92 %[1],已成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儿童肥胖症,占儿童内分泌疾病的第二位。随着物质生活、营养条件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估计发病率为1/5000,发达地区甚至高达1 %。患病女童80 %~90 %为ICPP。因此女童ICPP的研究成为性早熟研究中的焦点。我们采用性早熟合剂治疗女童ICPP 25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年2月第1版)及《中华儿科杂志》[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对中枢性(真性)性早熟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女童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2)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激发试验:促黄体生成素(LH)峰值女童>12.0 IU/L,LH峰值/FSH峰值>0.6~1.0。(3)性腺增大:B超下见卵巢容积>1 mL,并可见多个直径>4 mm的卵泡。(4)线性生长加速。(5)骨龄超越年龄1年或1年以上。(6)血清性激素水平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1.1.2 中医诊断标准

      (1)乳房发育和/或内外生殖器发育;(2)月经来潮;(3)胸闷不舒;(4)心烦易怒;(5)嗳气叹息;(6)舌红苔黄;(7)脉弦细数。以上具备每一项积1分,无为0分。

      1.2 病例选择

      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55例,单盲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经t检验,两组患儿的发病年龄、病程、乳房直径、子宫体积、激素水平、临床症状积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实验组

      口服性早熟合剂:柴胡15 g、白芍10 g、太子参10 g、生地黄10 g、炒黄芩6 g、牡丹皮10 g、郁金10 g、炙香附10 g、炒橘核10 g、炒荔枝核10 g、紫花地丁6 g、甘草3 g。由云南中医学院配制,每剂制成120 mL,每次40 mL,每日3次,饭后服用,6月为1个疗程。表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对照组

      口服丹栀逍遥丸(昆明中药厂生产,每袋6 g,批号20050810,20081010),每次半袋,5岁以下每日2次,5岁以上每日3次,饭后服用,6月为1个疗程。

      两组采用相同的饮食、行为指导 。

      3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两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均由SPSS11.3软件包完成。

      4 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95 %,≥70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70 %,≥30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积分减少<30 %。

      4.2 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直径大小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乳房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乳房直径大小比较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3 两组治疗前后LH峰值/FSH峰值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LH峰值/FSH峰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见表3。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LH峰值/FSH峰值比较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E2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血清E2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4。表4两组患儿治疗前后E2水平比较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4 %,对照组总有效率60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表5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对ICPP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性早熟认为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提前激活所致,下丘脑的视前内侧核及弓状核提早产生过多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HPGA的提前发动,促使女孩8岁前乳房开始发育,逐步出现第二性征。性早熟不仅使患者提早出现第二性征、月经来潮等,而且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社会心理健康,造成身材矮小、身体比例不协调和肥胖症等,容易造成自卑、抑郁、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4]。现代医学对于女童ICPP的治疗,临床可应用雌激素抑制剂(如安宫黄体酮),但应用最多的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物(GnRHa),该药价格昂贵,投放临床时间较短,其药物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考证,且近年有报道其可同时抑制生长激素(GH)分泌,影响身高,国外还有报道长期使用可使患儿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5]。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肾常虚,稚阴未长,与性早熟关系最密切的是肝肾两脏、冲任二脉。性早熟幼儿属于至而太过,成年属于至而不盛。小儿肾(精、天癸)不足,水不涵木,不能养肝抑木,肝木太过所至。肝主藏血,冲为血海,血海的蓄溢正常与否,主要由肝来调节,肝旺则调节冲脉功能失常,冲任受热,月经提前而至;肝主疏泄,肝旺则疏泄功能失常,肝郁气不布津,津液凝聚为痰,痰气郁结,则乳房增大、有块,促使儿童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从而出现性早熟。本病属本虚标实证,治本在滋肾阴、补肾精,治标在平肝抑木。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从中医理论出发,以逍遥散为基础方,研制出具有舒肝解郁、养阴生津、清热散结之功效的小儿性早熟合剂。本方由柴胡、白芍、生地黄、太子参、炒黄芩、牡丹皮、郁金、炙香附、炒橘核、炒荔枝核、紫花地丁、甘草等药物组成。方中柴胡、郁金、炙香附疏肝抑木;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太子参补肝肾之阴,养阴清热;橘核、荔枝核理气散结;黄芩、紫花地丁清郁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补肾、解郁,标本同治。性早熟合剂与丹栀逍遥丸相比,性早熟合剂中用生地黄补肾水真阴之不足,能滋阴清热,而且橘核、荔枝核理气散结,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作用优于丹栀逍遥丸。小儿性早熟合剂具有舒肝解郁、养阴生津、清热散结之功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消除或减轻女童第二性征的效果,能在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前提下,使FSH、LH、E2水平下降。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儿童易于接受,是治疗肝郁化火型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理想药物。

      总之,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分析女童性早熟的病因病机,提出整体调节的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是多途径、多靶点的,通过调节阴阳,使之回归生理状态,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6.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断和治疗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3,42(4):27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46.

      [4]颜纯,王慕逖.小儿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6.

      [5]Pucarelli I, Segui M, Ortore M, et al. Effect of combined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anist and growth hormone therapy on adult height in precocious puberty:a further contribution[J].J Pediatr Endoceinol Metab,2003,16(7):1005-1010.

    ↑上一篇:小儿咳嗽的临床辨治
    ↓下一篇:新生儿窒息合并暂时性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