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从肝肾论治儿童性早熟

    发表时间:2012-12-03  浏览次数:651次

      作者:时毓民,俞建  作者单位:20110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

      【摘要】儿童性早熟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时毓民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性早熟的发病在于患儿饮食不当或过食膏粱厚味,加之阴虚内热体质易感,内外因互动,致阴阳失衡,相火妄动,天癸早至。临床采用滋元阴,泻肝肾火原则治疗,则乳房早发育得消,相火妄动得平。

      【关键词】 青春期,早熟;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儿童

      性早熟是指以青春期特征在儿童时期提早出现为特征的儿童性器官发育及生长发育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提高。其中,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是中枢性特发性性早熟,比例颇高。究其原因除与遗传及体质因素有关外,大多与营养改变、环境污染及社会因素有较大关系。真性性早熟患儿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早启动,致使性征过早出现,骨骼生长加速,如不加干预,相当一部分患儿因骨骺过早闭合,导致其最终身高低于同年龄正常发育儿童[1];同时,因患儿性心理发育的相对滞后,易导致学习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2]。

      性早熟主要涉及肾、肝二脏,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肾为先天之本,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在机体正常状态下,“阴平阳秘”,肾阴阳平衡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协调和稳定。性早熟的患儿可存在禀赋差异,体质异常,如部分患儿素禀阴虚内热体质,存在对相应致性早熟病邪的易感性;加之长期营养过剩,过食膏粱厚味等各种综合性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耗阴动火,导致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就会出现偏盛或偏衰,从而破坏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发病。

      1 从肾论治性早熟

      性早熟患儿,以肾的阴阳不平衡、肾阴不足、相火亢盛为其主要病机。儿童本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发生阴阳不平衡,本身潜在着容易出现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的病理倾向,对相应的病邪即致病因素(外因)存在明显的易感性。外因或诱因则是长期营养过剩,过食膏粱厚味,耗阴动火;或长期受到环境类激素污染物的作用,或大量、长期摄入含有性激素的药物或食物,或者反复受到社会心理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更多则是以上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肾藏精,寓元阴元阳,主生殖发育。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肾常虚,在病因影响下,易出现肾阴阳失调,肾阴不足不能制阳,相火偏亢,阴虚火旺,性征提前,天癸早至。

      性早熟的辨证各地医家已有自己的经验,但结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近30年中西医结合诊疗性早熟的临床经验,认为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性早熟,其病机均为肝肾阴虚,相火妄动[3]。故临证遣方用药滋阴泻火组合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如生地、知母、黄柏、玄参组合滋阴降火作用显著,临床应重点考虑。知柏地黄丸和大补阴丸都是“滋阴降火”名方,但熟地养血填精,过于滋腻,适用于成年人过劳或衰老引起的阴虚火旺证,与儿童稚阴稚阳,发育未充,但生机勃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阴虚火旺证病机有所不同,故更熟地为生地,更切合儿童性早熟阴阳失衡,相火妄动的病机。

      2 从肝肾论治性早熟

      中医认为“乳房属胃,乳络属肝”,在五脏六腑之气血津液的作用中,以肾的先天精气,脾胃的后天水谷之气,肝的藏血与疏调气机对乳房的生理病理影响最大。若肝肾不足,失于濡养,气机郁滞,冲任失调,乳房经络疏利不畅,乳络瘀阻,则乳房硬结,不通则痛。小儿“肝常有余”,部分小儿禀赋父母阳盛体质,若疾病或精神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肾虚肝亢,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湿热熏蒸于上,出现烦躁易怒,面部痤疮;湿热下注,则带下增多。治疗上采用滋阴壮水,清肝肾泻相火为治疗原则的方剂,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疏肝理气的方剂[4]。

      由于性早熟治疗需要长期用药,特别是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患儿,一般用药需维持到正常青春期开始的年龄。特发性性早熟中部分患儿由于过食肥甘厚味,特别受饮食环境中摄入环境类激素干扰物的影响,存在肝胆湿热的表现,而龙胆草、夏枯草泻肝肾火效佳,可以考虑使用,但此类中药苦寒较甚,长期大量应用恐有损伤脾胃功能之虑,故应小剂量使用,及时加减,减少大苦大寒中药的副反应。

      笔者总结90例儿童性早熟病例,其中医辨证存在阴虚内热症状者72例,占85.7%,中医证候依次为五心烦热、口渴、烦躁易怒、盗汗、便秘、舌质红、颧红。采用滋阴泻火早熟合剂治疗(生地、知母、炙龟板、玄参、黄柏、夏枯草等),经过用药1~3年,阴虚火旺证候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乳房增大、子宫、卵巢发育及骨龄超前者也得到不同程度控制[5]。

      【参考文献】

      [1] 颜纯,王慕逖.小儿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6.

      [2] 乔晓红,俞建,谢晓恬.性早熟女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2006,27(2):8184.

      [3] 黄素英,方松春.上海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精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49.

      [4] 俞建,时毓民,蔡德培,等.中医药治疗女童性早熟68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中医杂志,2005,46(7):516519.

      [5] 时毓民,俞建.滋阴泻火法为主治疗儿童真性性早熟9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42(7):23.

    ↑上一篇: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方法在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定喘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4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