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病因分析与诊治

    发表时间:2012-12-19  浏览次数:71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冒宇峰  如东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如东 226400

    假性肠梗阻系肠道肌肉神经病变引起的胃肠动力疾病之一[1],由肠肌病或肠神经病导致异常收缩活动在发作期或慢性期有类似机械梗阻表现,但缺乏机械性肠梗阻证据。假性肠梗阻 在临床属少见的小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尤其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更为罕见。但近年报道有增 多趋势。因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治疗极相关,所以早期正确诊断,积极治疗非常重要。笔者近两年来诊治了18例患儿,早期正确诊断,并作积极保守治疗,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儿系2008年1月一 2010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住院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0岁~2岁6例,3岁~5岁7例,6岁~8岁5例,发病时间0.5-1.5d;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和便秘;查体:全部患儿均有腹部膨隆,未见肠型,未扪及明显包块,无腹肌紧张,大部分患儿腹部无固定的压痛,肠鸣音减弱;其中8例腹部摄有 x平片,6例见小肠有液气平,报告为小肠梗阻,2例肠管普遍扩张;伴发病:上呼吸道感染4例,支气管炎 5例,肠道感染9例。

    1.2 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2]:①有肠梗阻症状及X线表现;②运动功能异常的证据;③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其中①、③为必备条件,如情况允许作小肠测压、肠 通过时间检测及肠肌电检查。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做剖腹探查时,在术中进行肠壁全层活 检,协助确定病变是源于肌层或神经组织。

    1.3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急性假性肠梗阻应尽快进行治疗。有原发病或合并症者应在给予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本病。除了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营养支持外,予开塞露纳肛通便,无效者配合25%硫酸镁、石蜡油、生理盐水配制成一二三灌肠液予以灌肠,适当应用小剂量的红霉素静滴促进肠蠕动。

    2 结果

    本组18例病例均符合急性假性肠梗阻诊断标准,经保守治疗后全部病例在48h内腹胀、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肛门恢复正常排便、排气。梗阻解除时间最短4.5h,最长48h,平均18h。

    3 讨论

    小儿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无力性结肠梗阻、功能性结肠梗阻、痉挛性结肠梗阻和非梗 阻性结肠扩张。根据病因该病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肠梗阻。肠平滑肌或神 经病变所致为原发性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急性感染在加上小儿免疫力、应急功能异常,可突然诱发弥漫性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急性假性肠梗阻,这也是目前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但至于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小儿患病且为急性发作有发病快、起病急、病情易变,有时症状不典型等特点,因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就非常重要。诊断标准按[2]进行,如没有腹部X线检查禁忌症,要行其检查。必要时请外科会诊协助诊治。如情况允许建议行小肠测压、肠通过时间检测及肠肌电检查。一旦诊断明确,治疗相对简单,主要包括:①改善、恢复肠动力;②抑制细菌过度生长;③缓解症状;④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至于手术时机怎样把握的问题,小儿肠梗阻至今没有一个硬性标准,也不便定一个标准,要根据患儿全身整体情况而定,应根据病程演变情况适时予以手术治疗。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或经治疗病情加重,且不能排除机械性性肠梗阻,应考虑手术,以免耽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Wingate D,Hongo M,Ke Uow J.et al.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towards flnew classification[J].J Gas troenterol and Hepatol,2002,17(Supp1):S1-S14.

    [2] 王茂贵.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J].小儿急救医学,2003,12(6):395-396.

    ↑上一篇:生物溶菌酶加特比萘芬治疗小儿鹅口疮8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小儿肥胖症从脾肾论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