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浅析小儿体质特点与性早熟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2-12-24  浏览次数:703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蕙     361009福建 厦门,厦门市中医院儿科

    高树彬   361009福建 厦门,厦门市中医院儿科

    杨一民  361009福建 厦门,厦门市中医院儿科

    性早熟是以青春期提前启动,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其中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1]。女童出现性早熟往往首先是乳房增大,出现乳核,可有触痛,多为两侧乳房同时增大,也有部分患儿开始时仅一侧乳房增大,逐渐发展到双侧;随着病程的进展,乳房进一步增大,阴道分泌物增多,同时患儿的身高增长加速,以后还会出现阴毛、腋毛及月经来潮。男孩发生性早熟主要表现是睾丸增大,阴茎增粗增长,可有阴茎勃起,并伴有身高的增长加速;如果未及时恰当治疗,还会出现体毛、胡须、痤疮、变声,甚至遗精。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变化,儿童性早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因其对患儿身高、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发病率约为1%,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约为3%[2]。本文从小儿体质特点和性早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性早熟的防治工作有所裨益。

    1 小儿体质特点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3],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体质状况是其发病的基础,也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了解小儿的体质状况,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调摄都有很大帮助。古代医家对小儿体质特点已有深刻的认识。《颅囟经》中指出:“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也。”即小儿为“纯阳”之体,是说小儿时期的阴阳在生理状态下阳相对有余,阴相对不足;“稚阴稚阳”则是对“纯阳”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说明小儿时期机体的阴阳均不完善、成熟;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小儿体质阴阳的特点。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从阴阳而言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纯阳”“稚阴稚阳”之体在五脏的表现。

    2 性早熟的发病和小儿体质特点的关系

    中医学历代文献中无性早熟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于“乳疠”“月经先期”等范畴。《内经》中早有关于生殖发育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的论述,说明人体的性生殖发育是由肾气来推动的,且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的理论极为吻合。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属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元阴元阳;小儿肾常不足,肝常有余,若肾阴亏,精血不足,阴不制阳,相火妄动,则冲任失调,天癸早至;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失濡养,肝郁化火,肝火旺盛,灼津炼液为痰,上结于乳,则乳核增大胀痛;流注于下则为黏稠白带。因此,性早熟的发病机制与小儿稚阴稚阳、五脏不足有余的体质特点密切相关。

    3 小儿偏颇体质和性早熟

    除小儿共有的体质特点,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同因素形成了小儿各自的偏颇体质,这决定了其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敏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4]。叶天士指出,在辨证施治中,“平素体质不可不论”。苏树蓉[5]认为,形成小儿个体体质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因素包括饮食营养及生活起居调护、疾病与药物两方面。汪受传[6]将小儿的偏颇质分为脾气不足质、肾气不足质、肺气不足质、肝阴不足质、心血不足质、脾弱湿滞质、痰湿内蕴质、阴虚内热质、脾弱肝旺质9种类型。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笔者依据此分类方法,发现性早熟患儿以阴虚内热、脾弱肝旺、痰湿内蕴3种体质多见。

    3.1 阴虚内热质

    患儿大多形体偏瘦,常伴有手足心发热,盗汗,夜间睡眠不安,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患儿一般生活条件较好,询问其发病前的生活饮食,多有进食参类、蜂王浆、龙眼肉或其他温阳类补品的习惯,或有误服激素类药物的病史。小儿体属纯阳,脏腑之气柔弱,后天培补太过,容易造成肾阴虚,相火旺的失衡状态,使生殖机能提前发育。这部分患儿辨证多属阴虚火旺型,予滋阴泻火药物治疗病情可明显缓解。

    3.2 脾弱肝旺质

    患儿常以乳房胀痛明显为首发症状,平时脾气较差,烦躁易怒,善叹息,口干,喜食辛辣刺激食品,腹胀,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乳房为肝经所循行的部位,乳房胀痛为肝郁气滞所致;烦躁易怒,口干,烦热,胸闷,大便秘结则为肝火旺盛的表现。此型患儿辨证多属肝郁化火型,治疗选用疏肝泻火之法。

    3.3 痰湿内蕴质

    患儿一般形体偏胖,肥胖儿童比例较高;除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外,平时饮食喜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食品,不爱运动,舌苔腻、脉滑。常常在痰湿凝滞的基础上出现相火旺盛的表现,这类患儿治疗多选用燥湿化痰、清热降火中药。

    4 性早熟患儿体质调理

    近年来研究表明,除内源性激素分泌异常,性早熟患儿的发病也与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预有关。因此,及早辨明患儿偏颇体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习惯,改善患儿体质类型,对性早熟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有重要意义。对于已经发病的患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饮食、心理、锻炼等综合调理的方式,临床也收到良好的疗效。比如对于阴虚内热质患儿,应嘱咐家长停用补品,减少血肉有情之品的食用,尽量食用天然食物,避免食用反季节瓜果蔬菜;对于脾弱肝旺质患儿,强调心理疏导,避免电视、互联网等感官上的过度刺激;痰湿内蕴质的患儿,则鼓励其控制饮食,增强体育运动,减轻体重。平时根据患儿各自不同的体质特点,从饮食上进行调理,还要注意多关心患儿,经常检查其发育情况;注意患儿心理状态,消除患儿焦虑、自卑等心理;充分发挥中医“因人制宜”的优势,使患儿生长发育、年龄及心理成熟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N/OL].http://www.moh.gov.cn,2010-12-17.

    [2] 武星户.警惕儿童性早熟[J].药物与人,2010,(9):2829.

    [3] 王琦.中医体质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4] 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治疗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5] 苏树蓉.小儿体质理论与儿童保育[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7475.

    [6]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40.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4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时毓民教授治疗儿童性早熟经验浅谈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