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694次

    手足口病(HFMD)是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多数症状较轻,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儿容易并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未能及时治疗,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造成患儿死亡[1]。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本次研究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重症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 疗组40例患儿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8个月~9岁;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9个月~8岁;两组患儿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年版)》重症手足口病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诊断标准[2]。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散在疱疹、斑丘疹,主要神经系 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惊跳、呕吐、肢体抖动及脑膜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电图检查为弥漫性慢波。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补液、退热、营养、吸氧、心电监护等对症支持治疗,颅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0.5~1 g/kg静脉快速滴注,3~4次/d,直至高颅压症状改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连续治疗2 d。1.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用药2 d,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如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惊跳消失;好转:用药2 d,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如体温高峰下降,精神好转,惊跳好转;无效:用药2 d,症状及体征无改善,体温无下降,惊跳无好转,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显效及好转均视为有效。2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治疗组4021(52.5)14(35)5(12.5)35(87.5)对照组3810(26.3)8(21.1)20(52.6)18(47.4)3讨论手 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肠道病毒71型 (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病毒直接侵犯脑干、大脑、脊髓等部位,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及有关后遗症。手足口病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病情进展快,在短时间内易发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如何阻止病情第2期向第 3期进展已成为临床医生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主要给予隔离,休息,对症支持治疗[3]。手足口病患 儿,特别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为应用丙种球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丙种球蛋白具有多种免疫调节的作用,对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 节增强作用,提高了机体抗感染的能力;丙种球蛋白具有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能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 分泌与产生,可直接中和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使其血中浓度下降;丙种球蛋白具有抗感染作用,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其他病原 菌多种功能,可直接中和毒素使其血浓度下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通过本研究,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的患儿静脉应用丙种球蛋 白,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建议早期使用。4参考文献[1]侯立维,纪冬桦,李相文.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3):78.[2]谭礼洪.3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6):58.[3]石海帆,陈益平,徐志伟,等.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1):48.

     

    ↑上一篇:药学监护提高儿童腹泻疗效观察
    ↓下一篇: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