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不同退针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736次

    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每天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尤其是儿童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时造成的痛苦和输液进针时的恐惧感,减少家长的焦虑情绪,便于临床用药及急危重患儿的抢救用药,更为家长及护士所接受[2]。但由于小儿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常因恐惧而哭闹不安、好动和不合作,依从性差,容易引起跑针、局部肿胀、疼痛,而造成一次穿刺失败,这些一直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我们在以往的静脉留置针双手进针方法上,根据不同的静脉情况和患儿的依从性采用了右手单手进针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7月在我院住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患儿200例,其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1.8±0.5)岁。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84例,腹泻患儿52例,支肺、支气管炎6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神志清楚,穿刺血管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的表现。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穿刺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由同一组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1.2材料:采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24G×19 mm静脉留置针,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3L粘贴手术巾(透明敷贴)。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穿刺留置针,见回血后,继续进针1~2 mm,然后采用传统的进针方法,即右手边退针芯,左手边置入外套管,将外套管送入血管。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透明敷贴常规固定[3]。

    1.3.2观察组:采用不同于对照组的退针方法:①如果静脉血管走形、充盈度等情况较好,可左手始终绷紧皮肤,然后右手大拇指指尖与食指指尖上下或左右掐开留置针针芯与外套管的连接处,使内芯与外套管分离2~3 mm,避免针尖接触血管壁,然后右手持针座将针芯与留置针一起全部送入血管。左手放松皮肤,一手固定留置针针柄,另一只手把针芯全部抽出,透明敷贴固定。②左手始终绷紧皮肤。然后右手大拇指指尖与食指指尖掐开留置针针芯与外套管的连接处,使针芯与外套管分离,食指或中指抵住针芯尾部,使其不动,右手大拇指指端把外套管送入血管,直至送入预定的位置,然后大拇指指尖抵住外套管尾部,食指依附大拇指指腹把留置针针芯往后全部退出。③右手持留置针针翼进针,见回血后,继续进1~2 mm,左手仍不放松绷紧的皮肤,右手将留置针的“Y”接口分叉处翻转到右侧,食指抵住留置针针翼,右手大拇指指端顶住夹角处,平衡匀速将外套管顶入血管内,直至送入预定的位置,右手固定外套管,然后左手将内芯全部抽出,透明敷贴固定。

    1.4观察指标

    1.4.1穿刺成功:第1次穿刺回血后输液通畅,局部无肿胀,无液体渗出。

    1.4.2失败:有回血,但穿刺局部青紫或外渗或无回血,滴注不畅。

    1.5数据处理:使用SPSS16.0 for Windows分析,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采用单手进针法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提高了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1次成功失败对照组10078(78)22(22)观察组10090(90)10(10)注:χ2=5.357,P=0.021

    3讨论

    静脉输液给药是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因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静脉穿刺和固定相比成人要求更高[4],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比普遍采用的普通小儿头皮针静脉输液要求更高。因此,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时完成治疗医嘱,是每位儿科护士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进针方法,回血后需左右两手同时进行退针芯和进外套管,无法固定和绷紧的皮肤,血管的充盈度下降,再加上患儿的躁动,导致皮肤形成皱褶,容易使血管滑动,引起跑针,造成穿刺失败。

    观察组采用右手单手进针法,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特别适合患儿小手或小脚穿刺时使用。在临床上穿刺时,患儿常因为哭闹不配合,护士左手常需要握住患儿的小手或小脚,右手去扎针,进针后护士左手无法放松对患儿小手或小脚的固定,只有依靠右手去单独进针,直至外套管送入预设的位置,并进行敷贴固定。

    本资料显示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单手进针法,能明显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患儿家长乐意接受,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周冠蓉.小儿外周浅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66.

    [3]刘妹华,扬彦芹,于英伟.快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45.

    [4]黄卫萍.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3):1527.

    [收稿日期:2012-12-05编校:侯小玲/郑英善]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患关系的影响
    ↓下一篇:18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