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12-29  浏览次数:449次

      作者:仇雷霞,张同利,付秦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1医院:1医务处,2心脏内科,陕西 西安

      【关键词】 血液透析,低血压

      0引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是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好发于老年人、原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透析患者.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和治疗透析急性并发症水平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透析舒适率明显上升[1]. 但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依然很高,约为25%~50%[2],低血压对心血管系统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危害. 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和提前预防性用药对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200301/200709维持血液透患者56(男37,女19)例,年龄22~88岁,透析2~8 a. 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22例,肾病综合征16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7例,多囊肾3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并发症. 本组56例患者透析均在2 a以上,治疗方案:2~3次/wk,透析时间4.0~4.5 h/次(德国Fresenius 4008S和4008B型号透析). 分别在透析前、后和透析中每小时测血压1次,同时观察心率,记录是否伴随抽筋、心慌、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判断透析中低血压标准:透析中动脉收缩压降至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或透析中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平均动脉压下降30 mmHg以上,即为透析中低血压. 透析治疗中我们采取:①56例患者均应用50 mL/L的葡萄糖150 mL+黄芪20~30 mL或生脉20~30 mL静脉点滴;②每次透析治疗超滤总量<透析前体质量的3.5%;③使用可调钠透析,电导度调整范围138~145;④补充高渗性液体,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多巴胺40~60 mg静滴或多巴胺60 mg由肝素泵内缓慢注入. 在连续30次透析治疗中使用,观察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 结果1650次透析治疗中低血压发生率13.8%,伴随症状发生率为5.1%. 与既往资料报道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意义.

      2讨论

      透析中低血压常见原因是有效循环量不足、透析液电解质浓度过低、并发营养不良、贫血、降压及镇静药物的使用、植物神经病变等. 本组患者透析治疗中严格控制超滤总量和超滤率,使超滤率适合于血管再充盈率,有效血容量不会被大量而快速地清除,血管外的组织间液可以有效地再充盈到血管内维持循环血量;使用可调钠透析和补充高渗液体,防止透析中血浆渗透压降低后造成水分从血管内移向组织间隙,从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老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透析后期交感神经张力敏感性降低或受到抑制,血容量下降时血管不能有效地发生收缩效应,使用多巴胺提高血管张力同时辅以中药黄芪和生脉,达到“养阴鼓动心脉”作用. 通过上述综合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砺,左力.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及其防治[J]. 中国血液净化,2008,7(1):3-5.

      [2]吴琼,张戚,刘志峰, 等.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252例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4):5-11.

    ↑上一篇:内皮祖细胞与MAPK信号传导通路
    ↓下一篇:心血管疾病患者62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