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6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718次

    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支原体是一类体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原核细胞微生物,支原体感染的原因和支原体及人的特征有关[1-2]。目前,临床支原体感染治疗主要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3-4]。我院采用阿奇霉素对6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接诊的120例小儿支原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试验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15岁,平均(6.3±1.4)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2~16岁,平均(6.9±1.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支原体感染的常规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退热、祛痰、平喘、止咳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红霉素(国药准字H45021339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广西梧州制药)进行静脉滴注,具体的用药方案为:每次静脉滴注20~30mg/kg,2次/d,连续使用2~5周。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5406,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具体的用药方案为:每次10mg/kg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1~2周。

    1.3 观察指标:治疗后,采用相关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具体的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转为清晰,斑片状浸润也逐渐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有效: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改善,X线检查结果好转,病情趋于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10%;无效:患者的病情状况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对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患者治疗具体情况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分析:治疗后,采用相关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55,P=0.0088)。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具体治疗后情况的比较分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233,P=0.0000)。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987,P=0.0000)。具体数据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分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输液部位疼痛及胃肠道反应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4,P=0.0317)。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由于支原体病原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类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5-6]。多见于5~15岁儿童,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X线改变明显,多为单侧病变,也可见双侧病变,以下叶为多见,有时病灶呈游走性,少数呈大叶性阴影;病程2~3周不等,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消退更延长2~3周之久,偶有延长至6周者。目前,临床中对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退热、氧疗、雾化、补液、镇静等对症治疗[7-9];另一方面常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多项研究显示,采用阿奇霉素对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用药及红霉素[10-13]。阿齐红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蛋白质合成,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14-15]。体外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阿奇霉素可预防和治疗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体(由鸟胞内分支杆菌和胞内分支杆菌组成)引起的疾病。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影响阿奇霉素的活性。对以下微生物已有体外研究结果,但是其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包括链球菌属(C、F、G)、草绿色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杜克嗜血杆菌、嗜肺性军团菌、双路普雷活氏菌、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属、包柔螺旋体、肺炎支原体、梅毒螺旋体、解脲支原体等[16]。多项研究均表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应用[17-18]。  

    本研究将我院接诊的120例小儿支原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相关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55,P=0.0088)。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233,P=0.0000)。

    4 参考文献

    [1] 董晓艳,陆 权.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235.

    [2] 卢玉容,何世娟,蔡 苗,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9):1921.

    [3] 李政锦,周 文,彭 昌,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21.

    [4] 赵 军,文 红,李艳秋,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56.

    [5] 潘红平.小儿支原体肺炎19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7):2374.

    [6] 许蔓春,马恒颢,欧巧群,等.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0):2082.

    [7] 相 云,尚云晓,韩晓华,等.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951.

    [8] 刘王凯,蒋小云,黄越芳,等.25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9(S3):139.

    [9] 朱亮华.8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9):1096.

    [10] 张秀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6):917.

    [11] 陈志敏.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562.

    [12] 谢跃琦,焦 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97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882.

    [13] 吴 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2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15):1732.

    [14] 张仲祥.小儿支原体肺炎87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260.

    [15] 陶林辉,应丽娅,叶金花,等.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33.

    [16] 于艳艳,赵德育,庄焕自,等.阿奇霉素在支原体感染后气道炎症中的抗炎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2):179.

    [17] 华英英.阿奇霉素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在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600.

    [18] 刘玉敏.不同方案治疗支原体感染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79.

     

    ↑上一篇:丙种球蛋白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抗感染能力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呼吸道九联检在0~6岁儿童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