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严重高碳酸血症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4-02-18  浏览次数:714次

    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高碳酸血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与有创通气相似,同样能够通过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功的消耗,降低P(CO2)。与有创机械通气不同,NIPPV不建立人工气道,操作相对简便。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9月-2011年6月收住50例单纯严重高碳酸血症的新生儿,笔者随机对照观察了NIPPV及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单纯严重高碳酸血症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O例单纯严重高碳酸血症新生儿pH<7.2,单纯p(C02)>65mmHg(1mmHg=0.133kPa),p(CO2)>50mmHg,排除气胸、颅内出血、呼吸衰竭、肺出血、超极低体质量儿、心源性休克等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在胎龄、体质量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积极抗感染、祛痰、气道分泌物引流等治疗。患儿均使用美国纽邦E-150呼吸机,采用合适的鼻塞型号、气管插管、呼吸机管路。NIPPV组给予NIPPV模式并置胃管,初调模式吸气峰压(PIP)13~450pxH2O(25pxH2O=0.098kPa),PEEP100pxH20,呼吸频率(RR)40~60次/min,Fl(02)21%~30%,吸气时间(IT)0.35~0.4s。治疗后P(C02)在12h不能下降至60mmHg或出现低氧血症给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予机械通气模式,初调模式除PIP较NIPPV低50pxH20外,余参数一致。以P(C02)降至允许性高碳酸血症45~60mmHg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上机后辅助通气时间,上机前及上机2h、12h时的pH值p(CO2)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NIPPV组治疗后有2例P(C02)在12h内不能下降至60mmHg,1例甚至出现低氧血症,改用机械通气,无感染发生。机械通气组P(C02)均下降,1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2 辅助通气时间 NIPPV组(22.3±3.2)h,机械通气组23.1±4.4)h,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3 上机前后pH及P(C02)变化 2组上机2h和12hpH值及P(C02)与上机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O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3 讨论

    高碳酸血症主要原因是肺泡通气不是、换气功能障碍引起。单纯高碳酸血症是临床上新生儿疾病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多见于中枢神经及周围性呼吸衰竭早期,多因呼吸驱动降低、呼吸肌疲劳、呼吸功增加而导致通气衰竭。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新生儿高碳酸血症可危及患儿生命,可产生心肌急性损害,继发于脑血流的增加,可致颅内压升高。高碳酸血症性酸中毒可引起脑血管扩张,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尤其存在颅内病变(颅内损伤、出血、占位性病变及脑血管病)时,加重病情,所以此时是绝对禁忌证,同时高碳酸血症既可降低心肌收缩力、血管舒张力,也可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引起心律失常。所以临床应避免严重的高碳酸血症。新生儿和早产儿脑血管对P(CO2)升高的敏感性明显强于对P(CO2)下降的敏感性,P(C02)迅速升高90~110mm-Hg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和抽搐[l]。

    1999年,Mariani等[2]在早产儿进行了一项试验性研究,通过高碳酸血症组(H组,P(C02)45~55mmHg)与正常组(N组,P(CO2)35~45mmHg)的比较,发现H组通气的PIP、MAP、呼吸频率低于N组;在气漏、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上无差异。这种肺保护性策略在早产儿可以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而不增加不良反应。近年随着对呼吸系统病理生理了解的日益加深,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作为一种新的通气治疗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临床,而适当提高C02浓度对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3]。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呼吸机策略,可减少导致肺损伤的多种机制[4]。早在1965年就有学者发现,对一些不能充分通气的肺顺应性降低患者,若无明显的酸中毒(pH>7.20~7.25)和低血氧存在,即使经过长期的高碳酸血症(P(CO2)>13.3kPa),患者仍可存活[5]。在新生儿,由于其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肺发育不成熟及围生期高危因素等协同作用,使得在新生儿期这一特殊阶段P(C02)水平维持在什么程度才合适,目前尚无统一答案,而文献极有限。对于新生儿,一般认为P(C02)在6.0~7.33kPa是安全的,且能很好耐受。然而这还需更多的资料证实。

    机械通气是试图模仿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的生理功能,直到呼吸道系统达到成熟[6],是治疗严重高碳酸血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它是有创操作,需建立人工气道,容易发生机械通气相关肺炎。NIPPV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频率的间歇正压,该压力被传递到下呼吸道,达到有创正压通气类似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帮助患者克服呼吸道阻力,通过提供外加的呼气末正压(PEEP)来抵消由PEEP所引起的吸气功耗增加,部分或全部取代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调整休息,以解除呼吸肌疲劳;另一方面,增加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7-8],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肺容量和支持肺泡扩张,提高平均呼吸道压力,增加气体交换,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中毒。早期积极使用无创通气,达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气管插管的需要,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虽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趋势是尽可能使用无创通气,但有创通气在足月新生儿肺部疾病支持治疗中仍然是必要的[9]。本研究中发现NIPPV组有2例患儿P(C02)在12h不能下降至60mmHg,其中1例出现低氧血症,最终改用机械通气。NIPPV与有创通气相似,同样能够通过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降低呼吸功的消耗,降低P(C02),NIPPV呼吸模式实际传递的PIP经常发生变化,较上机前设定的PIP要低[lO],所产生的PIP不能有效传递,这可能是2例患儿最终改用机械通气的原因。但不可否认NIPPV辅助治疗新生儿严重高碳酸血症症疗效确切,能够改善CO2潴留及pH,减少气管插管的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刘雯,周伟.新生儿高碳酸血症和低碳酸血症[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6):432-434.

    [2]Mariani G,Cifuentes J,Carlo WA.Randomize of permissive hyper-capina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ics,1999,104(5/1):1082-1088.

    [3]刘志.“小潮气量通气”与“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技术有何利弊及实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9-140.

    [4]Ryu J,Haddad G,Carlo WA.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of safetypermissive hypercapnia[J].Clin Perinatol,2012,39(3):603-612.

    [5]Murase M,Ishida A.Early hypocarbia of preterm in fants:Its rela-tion ship to periven tricular leukom alacia and cereb ralpalsy,andits perinatal risk factors[J].Acta Paediatr,2005,94(1):85-91.

    [6]Papoff P,Caresta E,Manganaro M,et al.Ventilatory care[J].Mi-nerva Pediatr,2010,62(3 Suppl 1):133-135.

    [7]De Winter JP,De Vries MAG,Zimmermann LJI.Noninvasive res-piratory support in newborns[J].Eur J Pediatr,2010,169(7):777-782.

    [8]Owen LS,Morley CJ,Davis PG.Neonatal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what do we know in 2007?[J].Arch Dis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7,92(5):F414-F418.

    [9]Brown MK,DiBlasi RM.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the premature n-eonate[J].Respir Care,2011,56(9):1298-1311.

    [10]乔彦霞,韩丽萍,郭秀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9-12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下一篇:小儿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