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210例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730次

    EB病毒(简称EBV)是Epstein-BarrVirus病毒简称,首先由非洲淋巴瘤细胞培养中发现,属疱疹病毒,其引起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多端,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对210例临床诊断为EB 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此病认识,并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的21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32例,女 78例;年龄25 d~12岁;病程<1个月190例,1~6个月18例,> 6个月2例。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4例,急性支气管肺炎3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例,急性支气管炎14例,川崎病8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病毒性脑膜炎4例,过敏性紫癜4 例,病毒感染性肝炎2例。实验室检查末梢血WBC<4×109/L 50 例;血WBC(4~12)×109/L 78例;血WBC>12×109/L 82例。异形淋巴细胞>10% 42例;未见异形淋巴细胞168例。全部病儿血抗EBVCA-IgM、IgG 均阳性。免疫功能测定:对2例病程>6 个月的病儿,测血IgG+C3结果正常。同时测T细胞亚群,CD4指标低于正常,CD8指标高于正常,两者比例(CD4/CD8)低于正常。肝功能异常(GOT、GPT)42例。心肌酶谱升高16例,心电图改变8例,频发房早2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

    1.2 治疗方法:全部患儿在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95例患儿同时加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剂量5 mg(kg·次), 2次/d,或10 mg/(kg·次),2次/d,疗程5~14 d,另有30例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剂量10 mg/(kg·d),疗程4~10 d。

    2 结果

    除2例慢性肝炎病儿未愈外,其余病儿均治愈或好转,未见死亡病儿。

    3 讨论

    EB病毒(EBV)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普遍认为此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1]。本文资料显示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本文 62 例(占29.5%)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即临床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2]。相当一部分病儿(占44.2%)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肺炎,表明病毒感染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原学方面占一定比例。在血液系统方面,病毒感染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合征。在神经系统方面,病毒感染与古兰—巴雷综合征、面神经炎、病毒性脑膜炎有关。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本文例患儿中有6例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合并EB病毒感染,其中5例为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另1例为沙门菌败血症(伴小头畸形)。尽管李信学认为育龄妇女大多有抗EB抗体(发展中国家占100%,发达国家占 90%),且血清抗体阴性妇女孕期阳转率较低,故EB致畸作用少见。但本文发现例新生儿EB病毒感染,且例有小头畸形,故EB 病毒先天性感染和致畸作用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3]。

    本文有8例病儿诊断为川崎病,故川崎病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病毒感染后可分为急性感染(病程<6个月)及慢性感染(病程>6个月)。慢性感染中又可分为慢性活动性感染及慢性 EB病毒携带者。慢性病毒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有多个器官受累表现,临床可表现为全身不适、反复发热、胃肠道症状、嗜睡等慢性疲劳综合征;亦可表现为皮疹、淋巴结肿大、贫血等。本文2例病儿病程>6个月,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肝功能损害。本组病儿除2例慢性肝炎未愈,其余病儿预后良好。本文EB病毒感染病儿均用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除2例病儿出现慢性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外,大多病儿好转或治愈,预后较好,与诊断、治疗及时有关[4]。

    4 参考文献

    [1] 成胜权.病毒感染的临床多样性与细胞凋亡的遗传基础[J].国外医学,1999,26(2):63.

    [2] 申昆玲,段红梅.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 [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5):341.

    [3] 李信学.病毒儿科临床感染及其抗体检测[J].临床儿科杂志,1993,11(1):61. [4] 黄 洋,杨 磊.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4):70.

    ↑上一篇:儿科急诊药物中毒的抢救分析
    ↓下一篇: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临床探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