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急腹症的超声改变及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4-03-12  浏览次数:793次

    小儿急腹症是儿科的常见病,但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患儿病情,小儿胃肠道生理解剖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危险性高,故在诊断鉴别及治疗上与年长儿童及成人有很大差别。笔者通过分析280例小儿急腹症的声像改变特点,探讨超声对小儿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诊断急腹症并进行超声检查的280例患儿,年龄3 d~14岁,男158例,女122例。所有患儿均有腹痛,伴或不伴发热及腹部肿块、呕吐等。

    1.2临床诊断:肠套叠32例,急性阑尾炎134例,肠梗阻5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4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卵巢肿瘤1例,腔内异物6例。腹痛、呕吐待查11例。

    1.3仪器及方法:使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3.5~5.5 MHz和7.5~10.0 MHz线阵探头,患儿取平卧位,首先使用凸阵探头对腹盆腔内各器官进行探测,然后使用高频探头对病变区或疼痛区域进行仔细观察,并使用彩色多普勒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并记录。

    2结果

    2.1超声声像特征:①急性阑尾炎:84例超声表现为阑尾肿大直径>7 mm,壁厚>2.5 mm,横切面呈“靶环症”,38例在右下腹部见边界欠清低回声或无回声区阑尾腔内见粪石回声,10例阑尾周围及局部肠间隙见不规则条片状低回声;②急性肠梗阻:42例超声表现为肠管扩张,肠腔积液,小肠扩张内径>30 mm,结肠扩张内径>70 mm。③肠套叠:32例超声在腹部短轴切面可见低回声的“同心圆”征或“靶环症”。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5例表现为右中下部或脐右侧可见串状圆形或类圆形淋巴结回声,直径约10~15 mm。⑤腔内异物:在充盈的膀胱后阴道气体线回声区域内见杂乱回声团2例,边界不清,混合型回声团2例,稍高回声2例,边界尚清晰。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4例,幽门肌层增厚呈低回声环,厚度>4 mm,长度>20 mm,幽门管内径<3 mm。⑦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为双宫体、双宫颈,右侧阴道斜隔,斜隔内见液暗区,大小为35 mm×36 mm,暗区透声差,内见多量细小密集光点,斜隔同侧卵巢囊肿,斜隔侧肾缺如,对侧肾呈代偿性增大。⑧肾结石:8例超声表现为肾盂输尿管入口处见强回声,集合系统分离,输尿管上段扩张。

    2.2超声与临床对比分析:280例经手术病理或灌肠复位证实,其余结合临床治疗后复诊结果证实。其中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15例,漏诊19例;急性肠梗阻36例,误诊8例;急性肠套叠3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8例,其中5例第2次复查确诊;腔内异物6例;肾、输尿管结石8例;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4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89.3%。

    3讨论

    引起小儿急腹症的病因很多,由于小儿自身的生理发育不成熟,病史不清,主诉不明确,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而超声检查可直观显示腹腔内各脏器情况,反映病变部位的解剖学改变,因而可据此作出相应的病因诊断。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对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1]。本组研究中阑尾炎134例均经手术及临床证实,超声诊断115例,漏诊19例,13例超声仅提示肠间隙积液,6例误诊为盆腔肿块,而手术证实为阑尾脓肿,可能为婴幼儿因大网膜短而薄,发育差,穿孔后炎性反应不易局限而影响诊断。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本组32例13例合并肠梗阻,17例在超声或C臂监视下水灌肠复位。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超声可直观肿大淋巴结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分布及内部回声有无融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本组误诊1例可能因为患儿检测时间过早,新生儿出生早期幽门功能还未健全或出生后幽门水肿,因此必要时需反复观察。1例临床诊断为卵巢肿瘤的患儿,经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确诊为阴道斜隔综合征。腔内异物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早期诊断、及时取出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本组6例患儿临床表现为下腹痛,伴外阴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均经超声检查,提示阴道异物,并在超声引导下取出异物。本组研究中超声首先诊断为肾、输尿管结石8例,由于肾、输尿管结石小儿比较少见,容易漏诊,因此,对急腹症的患儿应全面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准确依据。总之,超声检查简便易行,经济快捷,无创伤,无放射,可反复检查,不但能清晰显示小儿腹腔内的局部病灶,为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物理诊断依据,还能同时引导临床医师进行诊断性穿刺或灌肠复位治疗,可作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

    4参考文献

    [1]刘露阳,王燕霞.超声在小儿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5(44):505.

    [2]熊爱民,陈中全,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J].海军医学杂志,2010,3(31):248.

    ↑上一篇: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67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幼儿急疹90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