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08  浏览次数:941次

    作者:何颖 张雪玉

    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临床学院妇产科,银川 750004

    【摘要】  为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2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1例患者中痛经86例(79.5%),月经过多72例(34.1%),月经紊乱17例(0.81%)。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132例,诊断符合率62.3%,超声诊断符合率30.3%。行子宫切除术的占82.0%,38例行改良的子宫部分切除。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表现多样,结合临床及超声检查能做出诊断,手术治疗有效,子宫切除可达到最终治愈。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痛经 子宫切除术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1],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妇科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2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情况予以分析,旨在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3年5月~2005年5月2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11例,占同期子宫切除病人的26.6%,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 211 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随诊。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平均年龄(44.74±0.77)岁,平均初潮年龄14.6岁,经产妇199例(94.3%),未产妇11例(5.7%),人流及刮宫术174例(82.5%),放置宫内节育环72例(34.1%),绝育术24例(11.4%)。

      2.2  临床表现

      211例中186例表现有痛经症状(79.5 %),均为继发痛经,其中80例呈逐渐加重趋势,72例表现有经量增多,27例表现为间歇性下腹部疼痛,28例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17例表现为月经紊乱(包括经量和经期的不规则改变,7例同时合并头痛、头晕、乏力),5例患者为绝经后妇女(2例表现为接触性出血,2例表现为阴道异常排液,此4例患者术后证实为子宫腺肌症合并宫颈癌Ib期;1例以子宫脱垂就诊),8 例无任何临床症状(3.8 %),仅在体检时发现子宫增大或者超声提示有肌瘤结节而入院治疗。

      2.3  超声诊断

      211例病人经妇科检查,B超辅助检查及手术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2 个月妊娠子宫者 174例(82.5 %),< 2 个月妊娠子宫者 37例(17.5 %)。

      2.4  手术方式

      211例患者中单纯子宫切除83例,其中腹式切除68例,阴式切除7例,筋膜内切除8例,次全切4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48例,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31例,子宫腺肌瘤剔除21例,行改良的子宫部分切除38例。

      2.5  术前后诊断符合程度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189例在术前作出子宫腺肌症诊断,诊断符合率89.6%;术前未诊断子宫腺肌病的22例病人中,2例为宫颈侵润癌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检同时证实合并子宫腺肌症,1例为卵巢癌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病检证实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症,19例仅诊断为子宫肌瘤。64例B超提示子宫增大,子宫肌层内不均匀光点回声,遂作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30.3 %。211例子宫标本中,病理证实38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8 %),9例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4.3 %),20例合并卵巢单纯囊肿。手术中发现55例不同程度盆腔黏连(26.1 %),多表现为卵巢输卵管与阔韧带、子宫后方黏连,或子宫、附件与肠管黏连。

      2.6  随访情况

      对211例术后患者均进行了电话或门诊随访,其中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均再无任何临床症状。子宫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仍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痛经症状明显改善,一部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妊娠并分娩。随访患者均无复发。18例因电话改变而失访。

      3  讨论

    3.1  发病率

      子宫腺肌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详,文献报道差异很大,占全子宫切除标本的10%~88%[1],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我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共收治21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患者,占同期子宫切除病人的26.6%,近2年发病人数明显增加。

      3.2  发病情况

      在本组资料中,94.3%有分娩史,82.5%有人工流产史,34.1%有放置节育器史,说明妊娠和宫腔手术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因为在妊娠和宫腔手术时,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生长而发病[2]。本研究资料还同时显示,本病大多发生于30~50岁育龄妇女,常合并有子宫肌瘤等雌激素相关性疾病,表明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一定关系。但本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因多见于已婚经产妇以及有宫腔操作病史的患者,一般认为和妊娠、刮宫、人工流产及分娩有密切关系。

      3.3  临床表现和诊断

      子宫腺肌病好发年龄30~50岁,本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44.7岁,与之相符。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有非经期下腹或全腹疼痛,也有合并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妇科检查子宫大多均匀增大,较硬,一般不超过12孕周大小。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本病准确性较高,本文为89.6%。B超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其典型的表现为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肥厚,多以后壁明显,子宫切面回声不均,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本资料超声的诊断率仅为30.3%,误诊和漏诊多与同时合并子宫肌瘤有关,也与超声医生诊断水平有关。

      3.4  治疗

      本组211例患者均手术治疗,行子宫切除的患者达到根治目的,术后均无任何临床症状,适用于年龄大且无生育要求者。子宫切除以往多采用腹式切除,近年来阴式全切日益增多。改良的子宫部分切除逐渐较多地应用于临床,适用于有生育要求,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的妇女。采用此术式切除病灶,重塑子宫,保留的子宫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月经量减少,术后有规律的月经周期,卵巢血供不受影响,从而保证女性内分泌轴的完整性[3]。本研究中38例患者行此术式,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有3例术后妊娠并分娩,1例正在妊娠期。

    【参考文献】    [1]刘伯宁,陆丽华.子宫腺肌症临床误诊原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6):315-316.

      [2]周应芳,麦永嫣,郑淑蓉.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8):502-505.

      [3]张雪玉,王凤莲,于黎明.改良的子宫部分切除术(附44例报告)[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5):351-353

    ↑上一篇:子痫前期病人瘦素、胰岛素水平测定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下一篇:8693例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