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88例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01-13  浏览次数:477次

      作者:杨小冶,黄永阳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对急诊科3年多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多共收治院前或院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8例,其中院前58例,院内30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结论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关键词】 心肺复苏,呼吸心跳骤停,成功率

      我院急诊科2005年8月~2008年12月3年多共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88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急救水平。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8年12月间院前或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并经我科抢救的患者88例,年龄38~89岁,平均64.6岁,其中男52例,女36例;发生在院前呼吸心跳骤停58例(院前组),其中拨打“120”联动出诊40例(68.97%),拨打本院急诊电话出诊18例(31.03%);院内呼吸心跳骤停30例(院内组),其中直接来本院急诊9例(30.0%),他院转入或“120”救护车转运21例(70.0%)。

      2.复苏措施 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以下操作: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头部物理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

      3.复苏成功标准 ①心搏恢复;②面色(口唇)由发绀转红润;③出现自主呼吸或用机械通气、心搏恢复、经皮测血氧饱和度>95%;④瞳孔由大变小,有对光反射或眼球活动[1]。

      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院前组与院内组复苏成功率比较 院前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58例复苏成功6例(10.34%),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30例复苏成功19例(63.33%),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地点不同,其复苏开始时间亦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院前和院内复苏开始时间比较注:与院前组比较,※P<0.01

      2.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病因分布 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脑血管疾病12例,晚期肿瘤10例,窒息3例,不明原因猝死28例。呼吸心跳骤停原因多为不明原因猝死(28例)及心血管疾病(24例),占总数的59.09%。不同病因复苏成功率不同,心血管疾病复苏成功率较高(66.67%),而晚期肿瘤和不明原因猝死复苏成功率均为0(见表2)。表2 不同病因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

      讨 论

      呼吸心跳骤停是常见急危重症,也是急诊中最为紧急的危重症。大量文献报道,最终影响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包括有无目击者、目击后有无接受现场CPR、开始复苏时有无心跳、呼吸心跳停止到接受有效CPR的时间、呼吸心跳停止与到达医院的时间、急诊CPR持续时间、初始复苏时的心脏节律以及给予肾上腺素的次数等[2~4]。本组资料显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有报道证实导致猝死的病因以心血管疾病最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5]。本组病因明确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心血管疾病占27.27%,而不明原因者中仍以心血管疾病居多。本组因心血管疾病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16例,11例行电除颤,可见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电除颤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且施行电除颤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6]。有研究显示,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者及时建立气道利于初级心肺复苏成功[7]。本组患者复苏成功5例均为院内发生并行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复苏成功,及时开通气道是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组结果显示,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者。院内30例呼吸心跳骤停者均能在5分钟内进行CPR,成功19例(63.33%),可见复苏开始时间越早越好。院前呼吸心跳骤停者得到有效复苏较晚,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缺血时间较长,复苏成功率降低。进一步分析统计本组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病例显示,各病例出诊半径均在5公里内,但56例患者仅有12例(21.43%)能在5分钟内得到有效CPR,从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笔者认为市区道路狭窄、人流密集、占道等原因导致救护车通过能力下降,老年患者被发现较晚或发现后报警不及时,居住条件差导致搬运困难,现场急救人员及设备缺乏等因素,都是院前呼吸心跳骤停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复苏的原因。

      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救治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并能最大程度保护脏器功能,大大降低病死率[8~10]。因而全民普及现场CPR知识及操作,能有效缩短复苏开始时间,赢得抢救时机。全民健康教育,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增加急诊科人员及现场急救设备配备,加强急救体系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沈 洪.扫描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修改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原因与方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4):177-179.

      [2]Donoghue AJ,Nadkarni V,Berg RA,et al.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an epidemiologic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current knowledge[J].Ann Emerg Med,2005,46(6):512-522.

      [3]Young KD,Gausche-Hill M,Mcclung CD,et al.Aprospective,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out-of-hospital pediatric cardiopulmonary arrest[J].Pediatrice,2004,114(1):157-164.

      [4]Tham LP,Chan I.Paediatric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epidemiology and outcome[J].Singapore Med J,2005,46(6):289-296.

      [5]王克杰,杨卫红,武红艳,等.119例猝死尸体的法医病理学检验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6(2):175-177.

      [6]许树耘,何 庆.急诊复苏失败原因初探[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2):110.

      [7]张清伟,李忠业,潘朝锌,等.心、肺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与否之关键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88-4889.

      [8]李春盛.急救医学发展[J].急救医学,1999,8(4):275-277.

      [9]张孝钦,王兴祥,丁晨彦,等.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828-829.

      [10]黄子通.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3):153.

    ↑上一篇:综合心理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下一篇: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42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