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乳酸菌活杆菌胶囊与维C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818次

    作者:冯丹

    作者单位:沈阳市铁西区妇幼保健所婚检科,辽宁沈阳110021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乳酸菌活杆菌胶囊;维生素C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无明显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若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本文采用阴道给予乳酸菌活杆菌胶囊和维生素C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BV进行比较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所门诊就诊的BV患者100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3~53岁,平均34.5岁,均为非妊娠期,且阴道分泌物未查出滴虫或霉菌的存在。

      1.2  诊断标准

      (1)匀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常黏附于阴道壁;(2)阴道pH>4.5(通常4.7~5.7,多为5.0~5.5);(3)线索细胞>20%,几乎无白细胞;(4)胺臭试验阳性。以上四项中有三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BV[1]。

      1.3  方法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药物皆于睡前置于阴道深部,每晚1次,共7次。A组50例,阴道给予乳酸菌活杆菌胶囊2粒250 mg(定君生胶囊,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B组50例,给予维生素C片2粒0.4 g,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按要求接受治疗和随访。治疗期间不得使用阴道冲洗或其它抗菌药物,禁止性生活。

      1.4  疗效判断

      治愈:符合以下四条者为临床治愈:(1)症状消失,体征转为正常;(2)阴道分泌物正常,湿片检查分泌物线索细胞阴性;(3)胺臭试验阴性;(4)pH<4.5。显效:(1)症状、体征明显好转;(2)湿片检查分泌物线索细胞阳性;(3)胺臭试验阴性;(4)pH>4.5。好转:(1)症状、体征好转;(2)湿片检查线索细胞阳性;(3)胺臭试验阳性;(4)pH>4.5。无效:(1)症状、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2)湿片检查线索细胞阳性;(3)胺臭试验和pH值均不正常。复发:停药后患者又渐渐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且逐渐加重。治愈、显效及好转为有效。复发包括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A、B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P>0.05)。用药一周后,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4%、9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1个月后两组的复发率分别是32%、14%,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1  各组治疗后的疗效(略)

      3  讨论

      3.1  BV的发病机理[2]

      BV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15%~45%[3],早在1955年被Gardner和Duke首次描述,而到1984年才在瑞典的专题国际会议上确定为BV[3]。BV是阴道内常见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但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正常阴道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BV时,阴道内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动弯杆菌、普雷沃菌均与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其中以厌氧菌居多。促使阴道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推测可能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有关。

      3.2  乳酸杆菌和维生素C治疗BV的机理

      乳酸杆菌制剂因黏附于阴道壁,取代或杀死致病菌,免疫细胞发挥强大的免疫效应,产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大量白细胞侵入病变部位释放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引起组织增生和破坏性病变。此外,MP致病还与病原的直接侵入、毒素产生有关[5]。

    本组病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在发病前均否认特殊食物及用药史,病程中曾应用青霉素,先锋类抗生素,病情仍反复发作,查血清MPIgM抗体呈阳性后,常规治疗基础上改用足疗程红霉素静脉滴注有效。因此,考虑本组HSP患儿与MP感染有关。

        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MP所致肺外并发症可与呼吸道症状同时出现或先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在支原体感染流行高峰期间,如临床上一些与感染有关的疾病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特别是合并心、脑、肾、血液等多系统改变时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性,并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查, MPIgM是MP感染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即可诊断。及时诊断和治疗MP感染是缩短HSP病程,减少HSP反应和重要脏器损伤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09.

      [2]Smith R, Eviatar L.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mycoplasma pneunoniae infections: diverse spectrum of diseases[J]. Clin Pediatr, 2000, 39(4):195-201

      [3]张竹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2004,9(2):822-824.

      [4]赵淑琴,崔振泽,蔡栩栩,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体液免疫活性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2):728-730.

      [5]Komatsu H. Mycoplasma pneumoniae meningo encephalitis and cerebellitis with antiganglio side antibodies[J].Pediatr Neurol, 1998,18(2):160-164.

    ↑上一篇:腹壁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