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2-02-14  浏览次数:500次

      作者:刘娟,任洁,陈丽琴  作者单位:1.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心内科;2.内蒙古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要】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4例;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作比较,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抽取各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hsCRP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健康体检者血中的含量分别是(20.32±14.42)、 (5.48±4.92)、 (1.09±1.53)和 (0.08±0.12) mg•L-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hsCRP含量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4,P<0.01)。结论 hsCRP含量在ACS患者血中显著增高,可作为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影响因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隙并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堵塞,临床上常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 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伴随着AS的发生和发展,炎症因子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1]。本实验通过检测AMI、UA、稳定性心绞痛(SA)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sCRP浓度,探讨hsCRP与ACS间的关系,为临床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4月因冠心病来我院住院患者102例,均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和临床症状等综合诊断,符合WHO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标准。其中ACS患者62例,包括AMI患者 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55~78岁,平均(70.75±10.79)岁;UA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53~82岁,平均(70.31±9.37)岁。SA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9~83岁,平均(72.7±9.77)岁。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6岁,平均(64.8±11.37)岁。以上对象均排除恶性肿瘤、急性感染、外伤、风湿性疾病及肝肾疾患,各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次日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5 ml,常温冰箱放置1 h后离心分离血清,当日测定完毕。hsCRP检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均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表示,采用多个样本比较秩和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秩和检验,以P′<0.008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

      2 结 果

      2.1 hsCRP 含量测定

      hsCRP 含量在AMI患者中最高,UA者中次之,SA者中较少,健康者中仅微量表达,分别是(20.32±14.42) mg•L-1、 (5.48±4.92) mg•L-1、 (1.09±1.53) mg•L-1和(0.08±0.12) mg•L-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4.817,P<0.01);AMI、UA、SA和健康者血清中hsCRP检测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2.2 hsCRP含量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经Spearman相关分析,hsCRP含量与冠心病严重程度间呈正相关关系(r=0.84,P<0.01)。

      3 讨 论

      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的特征,是对各种不同损害产生过度炎症纤维增生反应的结果。ACS多发生在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基础上,一些炎症因子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向不稳定发展,最后导致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发生ACS。在众多炎症因子中,CRP近年来备受关注。CRP是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特异和非特异性炎症刺激可使之显著升高,是一种炎症反应标志。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CRP不仅仅是一种血清标志物,其本身还有炎症因子的作用,直接参与AS的形成,在AS斑块特别是复杂斑块中,发现有大量的CRP沉积[2]。Arima等[3]对2 589例冠心病日本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高敏感CRP技术跟踪观察血中hsCRP水平变化,随访14年,发现血中hsCRP水平越高,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也越高,并且认为血中hsCRP含量大于1 mg•L-1者,将来发生冠心病危险的几率越高。本实验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并随冠心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从SA、UA到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并且hsCRP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冠心病患者早期测定hsCRP含量,可预测其冠脉病变的程度,并根据CRP测定值的高低,评估冠心病病情的进展情况。这与CRP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的致炎症效应有关。体外试验表明,CRP可使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10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及E选择素表达也明显增加,同时CRP可使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量增加7倍,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和 白介素6,使更多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内皮下成为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而形成泡沫细胞,使脂核面积增加,斑块趋于不稳定;消除白介素6的影响,CRP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明显降低[4]。另外,CRP能明显增强转录因子κB的活性,促进大量前炎症因子转录[5],加重炎症反应,使斑块趋于不稳定并发生破裂而导致血栓形成,发生冠心病的急性事件。

      总之,hsCRP不仅作为炎症活动程度的一个指标,还可作为冠脉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在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Danesh J,Wheeler J G,Hirschfield G M,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 Engl J Med,2004,350(14):13871397.

      [2]Pasceri V,Cheng J S,Willerson J T,et al.Modul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mediate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induction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by antiatherosclerosis drugs[J].Circulation,2001,103(21):25312534.

      [3]Arima H,Kubo M,Yonemoto K,et al.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of Japanese:the Hisayama study[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8,28(7):13851391.

      [4]Luc G,Bard J M,JuhanVague I,et al.Creactive protein, interleukin6 and fibrinogen as predi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PRIME study[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3,23(7):12551261.

      [5]林开敏,李卫华.炎症因子在冠心病事件中的临床价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1):8184.

    ↑上一篇:按脑钠肽水平进行心功能分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的疗效
    ↓下一篇: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