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卡托普利、硝苯吡啶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478次

      作者:薛为民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职工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硝苯吡啶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卡托普利和硝苯吡啶联合口服。结果 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卡托普利、硝苯吡啶减压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副作用,减少用量,增加降压效果,有利于长期应用。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

      【关键词】 卡托普利,硝苯吡啶,高血压病

      近年来,卡托普利和硝苯吡啶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我们选用两药合用治疗50例高血压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50例患者,门诊30例,住院20例。年龄30~70岁。病史3~40年。男42例,女8例。均为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1979年我国采纳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其中伴脑梗死5例,伴糖尿病2例)。

      1.2 观察方法 用卡托普利开始37.5mg/d剂量,每日3次口服。效果不佳时可增至75 mg/d。硝苯吡啶开始10~15mg/d,效果不佳时,可增至30mg/d。观察4周。用药期间初期每日上午8时测血压。后期1周2次测血压。

      2 结果

      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均下降,4周后稳定在正常水平(其中2例初始血压200/160mmHg,4周后平稳在160/90mmHg),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卡托普利早期抑制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即扩张小动脉,又使醛固酮分泌减少。长期持续降压作用是它与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持久结合,使后者对组织中RAS的作用减弱。从而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交感神经对血管的控制减弱,血压下降[1]。目前研究认为卡托普利能有效逆转LVH(左室肥厚,较其客观存在因素更为重要的独立的血管危险因素),并改善心泵功能。改善肾血流动力学,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2]。

      硝苯吡啶为钙离子阻滞剂,阻滞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扩张降压。目前研究认为硝苯吡啶兼有改善脂质代谢(升高LDH),轻度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止和逆转LVH,以及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

      根据两药的作用原理,两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联合优点:(1)两药扩张血管的机制不同,以不同的机制使机体循环阻力下降,故两药联合使降压效力增加。(2)两药联合可减少用药剂量,减少副作用。有利于长期维持治疗。(3)两药均有逆转,改善心泵功能,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和保护心脑肾血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震海.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及其应用进展.中级医刊,1993,28:47.

      2 龚兰生.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中华内科杂志,1994,5:351.

    ↑上一篇: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快速测定脑钠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