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并发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2-20  浏览次数:354次

      作者:辛辉,陈作元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山东 青岛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可减少介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行PCI病人210例,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105例)及对照组(10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8 h及16~24 h抽取血标本检测心肌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T(Tn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 水平,并随访病人院内、院外1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两组CKMB及TnT水平均有所升高,TnT升高幅度较明显。PCI术后16~24 h,β受体阻滞剂组TnT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5)。β受体阻滞剂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5)。院内病死率及1年随诊病死率较低。结论 PCI治疗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介入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treatment of βadrenergic blocker on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CI).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05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pretreated with βadrenergic blocker, and 105 without βadrenergic blocker served as control. CKMB, E, NE were tested before and 6-8 h,16-24 h after PCI. Occurrence of PCI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after one year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CKMB, E, NE. The occurrence of PCI complications was found lower in βadrenergic blocker treated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 group (χ2=5.34,P<0.05). Conclusion Pretreatment with βadrenergic blocker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CI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drenergic betaantagonists; Complications

      数项临床实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行之有效[1]。成功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有6%~30%的病人心肌肌酸激酶(CKMB)升高[2],且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增高有关[3]。CKMB 升高原因有多种, 包括侧支闭塞、血流慢、一过性血管闭塞、痉挛、远端血栓形成及球囊扩张时间较长[4,5]。缺血及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可以推测,PCI前对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感活性抑制治疗,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交感刺激的有害影响。然而,PCI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能改善病人预后尚无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PCI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探讨其对PCI病人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选择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2006年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210 例,年龄50~72岁,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按术前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两组,各10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2±10)岁;并发高血压45例,糖尿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0例(病情已稳定2周以上),急性心肌梗死10例(入选距发病均已超过2周)。β受体阻滞剂组(实验组)平均年龄(60±10)岁;并发高血压53例,糖尿病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5例(病情已稳定2周以上),急性心肌梗死16例(入选距发病均已超过2周)。所有入选病人在行PCI时CKMB等各种酶类均已正常。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动过缓,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③Ⅱ度及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④心源性休克,⑤阻塞性肺疾患,⑥支气管哮喘,⑦已知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长效异乐定50mg,每天1次;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3~4 d。实验组术前用倍他乐克12.5 mg或25.0 mg,每天2次,用3~5 d。两组术中应用肝素,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速必林)抗凝。两组若无并发症出现,则出院并服用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连用3月。PCI治疗98%经股动脉,2%经桡动脉。术中应用6~8 F guiding,术后6~8 h拔除鞘管。记录术中所出现的心律失常、痉挛、低血压、血流慢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6~8 h及16~24 h记录ECG,并分析其STT变化。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6~8 h及16~24 h抽取血标本行CKMB、肌钙蛋白T(Tn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检测。CKMB及TnT由本院内分泌研究室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电化学发光仪及试剂盒由专人测定。E、NE由上海瑞金医院南洋放免中心采用美国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用HPLC法测定。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病人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生化指标的变化

      PCI术后,两组CKMB及TnT水平均有所升高,TnT升高幅度较明显。PCI术后16~24 h,β受体阻滞剂组TnT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5)。见表1。表1 两组PCI术前后各指标比较(略)

      2.2 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两组间病变血管数目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β受体阻滞剂组支架植入率(102%)较对照组(8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P<0.01)。表2 两组冠状动脉各支病变情况比较(略)

      2.3 术中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比较

      β受体阻滞剂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5)。院内病死率及1年随诊病死率较低。见表3。表3 两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比较(略)组别n缓慢性

      3 讨论

      早期实验证明,再灌注治疗之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梗死面积,其疗效明显优于再灌注治疗本身[6]。胸痛、心肌缺血、心肌坏死及急性再灌注均可增加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随之而来的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增加的心肌需求均可进一步增加心肌的损害。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于行PCI治疗病人的交感兴奋状态是有利的。PCI术前让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感活性抑制治疗,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交感刺激的有害影响。

      尽管CKMB及TnT均为检测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但TnT似乎较CKMB更敏感,这表现在PCI术后,CKMB及TnT水平均有升高,但TnT升高幅度较CKMB明显[7]。本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β受体阻滞剂组TnT水平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病人尤其是心肌梗死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少梗死面积的扩大及心律失常的发生而减少病死率[8]。尽管β受体阻滞剂的诸多益处已被证实,但只有不到1/3的冠心病人服用。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病人于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术中并发症,降低院内病死率及1年随诊病死率。与我们所预料的相反,β受体阻滞剂组窦性心律缓慢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机制尚不清楚。β受体阻滞剂的其他影响,诸如血流到缺血心肌的再分布,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减少,在本实验中未做进一步的探讨。

      综上所述, TnT在检测PCI术后心肌受损方面较CKMB敏感;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PCI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院内病死率及1年随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GRINES C L, BROWNE K F. A comparison of immediate an gioplasty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MI[J]. N Engl J Med, 1993,328:673679.

      [2]CALIFF R, ABDELMEGUID A, KUNTZ R, et al. Myonecrosi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J]. J Am Coll Cardiol, 1998,31:241251.

      [3]SIMOONS M, BRAND M, LINCOFF M, et al. Minimal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outcome[J]. Eur Heart J, 1990,20:11121119.

      [4]ABDELMEGUID A, WHITLOW P, SNAPP S, et al. Longterm outcome of transient uncomplicated in laboratory coronary artery closure[J]. Circulation, 1995,91:27332741.

      [5]KINI A, KINI S, MARMUR J, et al. Incidence and mechnism of creatine kinaseMB enzyme elevation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different devices[J]. Cathet Cardiovasc Interv, 1999,48:123129.

      [6]HAMMEERMAN H, KLONER R A. Enhancement of salvage of reperfused myocardium by early betaadrenergic blockade[J]. J Am Coll Cardiol, 1984,3:14381443.

      [7]辛辉.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CKMB及TnT的变化[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5, 41(2):123125.

      [8]VISKIN S, KIZIS L. Treatment with betaadrenergic blocking agents after MI: fro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to clinical practice[J]. J Am Coll Cardiol, 1995,25:13271332.

    ↑上一篇: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