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迟诊治因素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1  浏览次数:491次

      作者:刘云军,梁岩,朱俊  作者单位:100055 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医院(刘云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梁岩、朱俊)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就诊时间

      心血管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重视院前延迟诊治因素对心血管病的预防、急救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6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迟诊治因素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切合实际的健康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1至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167例急性ST段抬高性AMI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132例,女35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4±12)岁;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动态观察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符合WHO推荐的AMI诊断标准[1]。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79例(47.3%),高中学历41例(24.5%),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34例(20.3%),学历不详13例(7.8%)。有吸烟史63.4%(106/167);有高血压病史52.1%(87/167),有糖尿病病史13.8(23/167),脑血管疾病病史9.6%(16/167)。

      1.2 调查方法 入院后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身高、体重、诱发因素、典型症状、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来院交通方式、吸烟史、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病病史等)、入院后心率、血压、AMI部位、治疗等情况。

      2 结果

      167例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6.16%(27/167),从入院到溶栓时间47~30 min,平均127.7 min;急诊行PCI治疗65.9%(110/167),从入院到PCI时间134~1 415 min,平均211.57 min,小于90 min 10%(11/110);其他药物治疗18%(30/167);AMI常见的延迟诊治因素见表1。

      3 讨论

      患者是否能尽早抵达医院是急性AMI患者能否在最佳时间接受紧急溶栓、PCI或CABG再灌注治疗的重要因素。国际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明发生AMI后60 min是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2,3]。而理想的溶栓时间应30 min,如有禁忌证或溶栓失败,补救PCI应在90 min内。而更理想的是在最短的时间使患者得到治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重视、以及相关部门对患者进行的宣传教育。本组观察显示:在做为全国最权威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仅占16.16%(27/167),从入院到溶栓最快也需表1 AMI常见的延迟诊治因素

      47 min,没有1例小于30 min;急诊行PCI治疗占65.9%(110/167),小于90 min的仅占10%(11/110);其他30例(18%)则因院前延迟诊治或存在再灌注治疗禁忌证、高龄等原因采取药物对症治疗,故了解急性AMI院前延迟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本调查显示:(1)年龄是影响就诊延误的重要因素,老年AMI患者症状不典型,多合并其他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植物神经损害而出现疼痛敏感性降低,掩盖了胸痛症状。老年人活动多少受限制,子女多不在身边,易导致AMI患者发病后诊治延迟。(2)急性AMI发病多在夜间,患者夜间发病不可能立即找到合适的交通工具,另外患者夜间不想干扰别人,想等到天亮后再就诊。(3)来院交通工具也是影响患者延误就诊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89.2%的患者发生AMI时通过比较快捷的方式就诊,如急救车、私家车或出租车,但仍有9.6%患者通过其他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车等,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AMI患者应优先选择急救车来诊方式。(4)影响患者就诊延误的因素还有医疗费用问题,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到院就诊较快,自费患者怕住院治疗负担过重,不得已才到医院就诊。另外,院前延误时间包括辨认异常症状、发病地点、决定就诊、设法转运和运至医院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延误就诊时间。

      当前,PCI是治疗急性AMI的重要手段,争取救治时间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倡“治疗时间最早化”。普及急性AMI以及再灌注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有胸痛症状即就诊”,优先选择急救车来院,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急性AMI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朱文玲,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 ISIS2(Seco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Infarct Survival)Collaborative Group.Randomised trial of intravenous streptokinase,oral aspirin,both,or neither among 17 187 cases of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SIS2.Lancet,1988,2:349360.

      3 Gruppo Italiano per Io Studio della Streptochinasi nell’Infarto Miocardico(GISSI). Effectivenes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reat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Lancet,1986,1:397402.

    ↑上一篇: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