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外阴阴道损伤30例

    发表时间:2012-12-05  浏览次数:51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尹泽群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放射性外阴、阴道损伤是宫颈癌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后装,放射达一定剂量时,外阴皮肤缺血加上受潮湿和磨擦的影响,往往在外阴部、小阴唇、阴道口出现放射损伤,表现为皮肤潮红、散在性小水泡,或水泡融合、破溃,形成粉红色浅表性糜烂面,有针刺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被迫停止放疗。目前,临床上治疗外阴、阴道损伤,主要以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和全身抗感染治疗为主,自2007年8月~2008年10月,我科对30例外阴、阴道损伤患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局部用药,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宫颈癌Ⅱb-Ⅲb期,为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CO60外照射和腔内后装:B点50-55GY, A点60-78GY),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0.2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外阴或阴道黏膜溃疡,伴针刺样疼痛。

    1.2 治疗方法:每天用温水冲净伤口,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擦干,喷以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暴露待干,早晚各1次,连续用药至伤口愈合。

    1.3 结果:93.33%的患者在用药后12h左右疼痛明显减轻,80.00%的患者在用药后1周伤口完全愈合,16.67%的患者在用药后2周伤口完全愈合,1例患者因外阴溃疡并感染,在外用表皮生长因子的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19d后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2 典型病例

    王某,46岁,因宫颈癌Ⅲb期,行放、化疗同步进行,完成外照射和2次腔内后装时,出现外阴湿性皮炎,阴道外口潮红,点状溃疡,疼痛难忍,行动不便,被迫停止放疗。每天用温水冲净伤口,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擦干,喷表皮生长因子2次/d,同时抗感染治疗,用药3次后感疼痛明显减轻,3d后见伤口明显好转,7d后伤口愈合恢复放疗。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尤以皮肤黏膜受损为先。当放射达一定时间后,皮下组织纤维化,血管闭塞,覆盖在纤维化表面的皮肤缺血,在外界的刺激下发生溃疡、坏死[1]。宫颈癌患者在腔内后装治疗阶段,由于放射源直接接触阴道黏膜或子宫内膜,导致阴道黏膜放射损伤,加之受潮湿、摩擦的影响,致使皮肤黏膜的放射损伤加重甚至感染。

    表皮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人和动物体内,可以促进或抑制多类细胞生长的多肽,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外源性人表皮生长因子临床应用证实,在治疗创伤、烧伤及慢性创面愈合等有明显疗效[2-5]。实验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激活表皮细胞的趋向性移动,对上皮细胞有强烈的促生长作用,并可刺激纤维蛋白合成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创伤修复有重要意义[6]。

    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主要特点表现为:①创伤愈合早期的炎性反应受到明显抑制:创面渗出减少,尤以白细胞渗出减少为甚,组织坏死增多,出血广泛;②肉芽组织生长成熟减慢:成纤维细胞受到严重损害,伤口内胶原合成受到抑制,伤口收缩也受到影响;③上皮覆盖过程滞后,伤口愈合过程延迟。而rhECF可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肉芽组织的形成和血管生成,可间接增加Ⅰ、Ⅲ 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表皮重建[7]。外阴、阴道放射性损伤与其他部位放射所致的皮肤、黏膜放射复合创伤发生机理大致相同,创面的修复均有生长因子的作用。创面愈合的本质与核心实质是生长因子的调控及其结果[8]。

    放射性外阴、阴道损伤的发生与放射剂量、放疗技术和个体敏感性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求放射人员严格把握放射剂量,掌握放疗技术,同时加强对患者放疗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穿宽松的棉质内裤,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放射损伤发生。rhEGF无明显抑菌、杀菌作用,临床上一般与抗生素合用以减轻放射反应。

    【参考文献】

    [1] 陈惠祯,谭道彩,吴绪峰.现代妇科肿瘤治疗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09.

    [2] 郭振荣,周 亮.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14 (6):350.

    [3] 王世岭,郭振荣,周一平,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6):348.

    [4] 周 亮,王世岭,马建丽,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治疗烧伤创面的多中心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 20(5):337.

    [5]周 亮,王世岭,马建丽,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烧伤100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0,9(6):399.

    [6] 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27-166.

    [7] 谷庆阳,崔彩彬,高亚兵,等.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25(2):103.

    [8] 程天民.创伤战伤病理学[M].北京:解放军医学出版社,1992:111-113.

    ↑上一篇:放射性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法治疗子宫腺肌症4例分析
    ↓下一篇:脂联素在妇产科的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