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剖宫产术对再次妊娠影响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06  浏览次数:522次

      作者:李 杰,孙敬茹,刘丽红,杜桂芬,李海松  作者单位:156400 黑龙江同江,同江市中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剖宫产术;再次妊娠;影响

      近10年围生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尽可能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和减少母亲的分娩风险,为此剖宫产率逐年提高,但其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现将我院近10年来2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结局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分娩共计4568人次,其中自然分娩1708人次,剖宫产2860人次,产后随机跟踪调查2年无再次妊娠禁忌证,并计划再次妊娠各250例。

      1.2 妊娠结局比较

      剖宫产术后2年计划再次妊娠者250例,年龄26~38岁,平均(32±6)岁。对照组为自然分娩1年后再次妊娠者250例,年龄23~37岁,平均(30±7)岁。二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将二者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3 讨论

      剖宫产术为产科领域中常见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近年来医患关系及患者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术指征放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剖宫产率为40%左右,少数已超过60%,一些医院剖宫产率甚至达到80%以上[1]。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由于原来手术子宫瘢痕的存在,影响胎盘着床部位及质量导致病理胎盘如低置、植入、早剥等明显增多,而使自然流产、早产明显增加,晚期妊娠时由于瘢痕处肌纤维弹性差,有导致子宫破裂的风险,为此选择再次剖宫产率明显提高。由于二次手术导致子宫复旧不良、产褥病率、产后出血量增多、盆腔粘连使宫外孕、肠梗阻等产后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高[2]。本两组研究对照结果已明确证实这些不良影响,因此,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应对初孕妇做自然分娩优点宣教工作,并提高自己助产技术,在临产时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这样医患配合可大大降低剖宫产率,对再次妊娠孕产妇大有益处,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妇产科医务人员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郑平,黄醒华.35年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31(3):48.

      2 丁严琴.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727.

    ↑上一篇: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26例围手术期管理体会
    ↓下一篇:聚肌胞对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TLR3表达的调节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